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苏轼·八声甘州》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释义

《苏轼·八声甘州》翻译|原文|赏析|评点

诗词鉴赏《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

苏轼

寄参寥子

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记取西湖西畔,正春山好处,空翠烟霏。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鉴赏】 这首词是苏轼于元祐六年 (1091) 由杭州知州召为翰林学士承旨,将离杭赴汴的寄赠之作,为其豪迈超旷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受赠者参寥 (子为尊称),是一僧侣,号道潜,於潜 (旧县名,今并入浙江临安县) 人,善诗词,与东坡极友善,且交往甚密。

全词上下阕都以景语发端,议论继后,但融情入景,并非单纯写景;议论中又伴随着激越深厚的感情一并流出,大气包举,格调高远。写景、说理,其核心全在首句一个 “情”字,有情与无情,都是抒写苏轼历经坎坷后了悟人生的深沉感慨。

上阕首两句写钱塘江潮一涨一落,但对 “涨” 说“有情”,对“落” 说“无情”。而此处 “无情” 并非指自然之风本乃无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了的 “有情” 之风。这有情之风从万里之外将江潮席卷而来,却又无情地送江潮迅速归去。起句即突兀而起,且 “有情风” 三字开笔不凡。接以 “有情卷潮来”、“无情送潮去”,并列之中却能体会是以后者为主。这就突出了全词是抒写“离情”的特定场景,而非一般的咏潮之作。潮涨潮落,实含有聚散离合之意。

下三句实为一个领字句,以 “问” 字领起。在钱塘江上、在西兴渡口,作者与友人多少次在残阳的余晖中观赏那钱江大潮的起落呵! “斜晖” 二字,一则承上“潮归”,因落潮一般都在傍晚时分; 二则此景在古诗词中往往是与离情结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这夕阳的余光增添了多少离人的愁苦!

“不用” 以下四句为议论,而议论是紧承写景而出。万里长风卷潮来送潮去,似有情实无情,古今兴废莫不如此。这里,苏轼对于古今变迁、人事代谢,一概置之度外,处之泰然。“谁似” 两句,是进一步申诉此意。时年苏轼已五十六岁,按“古稀之龄” 看来,已垂垂老矣,故云 “白首”; 人到老年早已泯灭机心,无意功名利禄,达到超尘绝世、淡泊宁静的心境,故云“忘机”。这四句可以看出,苏轼是以此自豪和自夸的。

下阕前三句又写钱塘附近西湖山水的美好。南江北湖,都是记叙苏轼与友僧参寥在杭州的游赏活动。此词作于三月,正值春季,特别叮嘱“记取” 这段西湖之春的山色水景,以留作别后的追思。“空翠烟霏” 正是对“春山” 风光的具体描绘。这样,词意从山水美景直接过渡到“归隐” 的主旨了。

“算诗人” 两句,先写与参寥的相知之深。参寥诗名甚著,苏轼曾赞他“诗句清绝”,且他与苏轼肝胆相照。苏轼屡次被贬斥,他都不远千里跟踪从游,唱和安慰。这就难怪苏轼算来算去,像自己和参寥这样亲密无间、荣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见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归隐的佳侣。这两句使词意自然移接下文。

结尾几句用了西晋谢安、羊昙的典故。谢安有退隐东山之志,但其志尚未遂就,却遇疾病而亡。其外甥羊昙曾追随于他,“哀其零落归山丘”,在其逝处恸哭而去。这里苏轼以谢安自喻,以羊昙喻参寥。意思是说,我们约定好,他年我从东边海道返回归隐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免得老朋友像羊昙那样在西州路上不堪回首地为我痛哭和抱憾。超然物外,寄情山水,确实是苏轼重要的人生理想,也是本词着重加以发挥的 “归隐” 主题。

全词语言明快,音调铿锵。更妙在无一字豪宕,无一语险怪,却见万里风潮卷地而来,突兀而去,似作者胸中藏有数万甲兵,在钱塘江上布阵。本词词意骨重神寒,却又出以闲逸感喟之情,似神仙般闲逸旷远,不食人间烟火。这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真实地交织着苏轼人生矛盾的苦恼和蹈厉的豪情,使全词有蕴含不尽的情趣和思索不尽的哲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