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天文历法·交食及交食观测法
释义

天文历法·交食及交食观测法

天文历法·交食及交食观测法

对交食的观测,对其规律的认识,代表着古人对日、对月的认识水平。对交食的观测,主要包括日食、月食等方面,从上古至清末,各代史籍共为我们留下了日食记录一千六百余项,月食记录一千一百余项。古人观测日月食,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历法,东汉刘洪就曾说过:“效历之要,要在日蚀。”从这时起,以交食验证历法便成为一种定例。古人知道,日食发生在朔,月食发生在望,但并不是每次朔望都会发生日月食,对其原因,北宋沈括总结说:“日、月之行,月一合、一对,而有食、不食,何也?予对曰:黄道与月道如二环相叠而小差。凡日月同在一度相遇,则日为之食;正一度相对,则月为之亏。虽同一度而月道与黄道不相近,自不相侵。同度而又近黄道月道之交,日月相值,乃相陵掩。正当其交处,则食而既;不全当交道,则随其相犯浅深而食。”因为月道(白道)和黄道不在同一平面上,而是相交有一交角,因此,即使月亮和太阳的黄道数相同,只要它们离黄白交点够远,就不可能发生日食,只有在离开交点一定距离之内,才有日食发生。

月食的情况则相仿。这个能发生食的最大距离,古人称为食限。确定了黄白交角,就可进一步来确定食限。食限受日、月运行不均匀性的影响,有一定的视差,古人称之为食差,并已考虑到了地理纬度不同,季节不同对食差的影响。由于日、月、地三者都在不停地运动,日食时月亮影锥在地面上迅速移动,所经过的地区就是食带,其中月亮本影锥所经地区能见到全食,其它地区只能见到不同食分的偏食。元代人李志常所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中曾记述了三个不同地点在不同时刻所见到的同一次日全食的情况,是有关食带的最早记载,为我们研究古代交食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对于日、月食发生时的亏起方位,后尚书令黄香说:“日食皆从西,月食皆从东,无上下中央者。”说日食总是从西边缘开始,逐渐向东,月食则总是从东边缘开始,逐渐向西、三国时代的景初历(237)提出了判别亏起方位的办法,唐代《大衍历》进行了总结:“月食:月在阴历,初起东南,甚至正南,复于西南。月在阳历,初起东北,甚于正北,复于西北。其食二十分以上者皆起于正东、复于正西。”“日食:在日阴历,初起西北,甚于正北,复于东北。日在阳历,初起西南,甚于正南,复于东南。其食十二分以上者,皆起正西,复于正东。”

对交食周期的认识和逐渐精密,是我国天文学史上的巨大成就。早在公元前一世纪成书的《史记》中,已记下了当时对交食周期的认识,这比欧美要早很多年。从那时起,历代编订历法都要对交食周期进行研究和改进。所谓交食周期,即交食重复出现的时间间隔,因为太阳、月亮、地球三者的运行都是有规律的,在经过一个交食周期以后,它们三者又大致回到了原先相对的位置上。至于交食周期的计算方法,对交食预报的计算方法,请参看“中国古代天文学计算方法之六”

中国古代观测交食,在明清望远镜传入中国之前,主要有四种方法:目测法、水盆法、油盆法、小孔成像法。①目测法:用肉眼直接进行,最为方便,但会伤害眼睛,且精度不高。②水盆法:出现较早,汉代文献中就有记载。在交食将要发生的时候,用一盆水,从早到晚观察,也较为简单。③油盆法:在宋代的记载中才出现,同水盆法相比,只是以油代水而已。以上三种方法,在1980年曾组织了一次模拟观测,食分感知限可达到一分以下,证实了宋时程大昌在《演繁露》中的一次记载(他记的是一次油盆法观测,食分不到一分),古史中对一分以下的日食记录并不少见,其可靠性还是很高的。④小孔成像法:即以小孔投影进行观测。1288年,元代王恽在《玉堂嘉话》中就有这种方法的记载:“凡日食,于窗隙间穿纸如钱许,取影视之,可见食分之多寡。东缺则西见,西缺则东见。”后来,郭守敬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成了仰仪,可观测太阳的坐标,观测日食。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2: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