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唐诗艺术技巧·抒情写景《代之抒情》原文|注释|赏析
释义

唐诗艺术技巧·抒情写景《代之抒情》原文|注释|赏析

抒情写景《代之抒情》原文|注释|赏析|汇评

【依据】

此诗设为明妃在胡中情事,代之抒情,与他作但叙情语者不同。(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

【诗例】

明妃曲四首 (其三)

储光羲

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殿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解析】

所谓“代之抒情”即诗人在作诗时代别人立言,替别人抒发感情。这种创作方法不但在诗歌中运用,而且在赋、小说、戏剧的创作中被大量地运用。储光羲的这首《明妃曲》就是诗人代汉朝远嫁匈奴呼韩邪单于的王昭君(晋朝人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明妃)抒发感情,所以全诗完全是以王昭君的口气写的。

首句“日暮惊沙乱雪飞”,这是写嫁到匈奴的王昭君眼前的景物,“日暮”、“惊沙”(被风吹起的飞沙)、“乱雪飞”,这是一幅黯淡、凄凉、阴惨惨的景象,写出匈奴地区的艰苦环境,诗人正是通过王昭君居处环境的描写,来衬托她的悲伤的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这诗的一开头的景物描写,就为全诗定下了凄凉、悲伤的基调。诗人代为抒情的王昭君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里。次句“傍(通旁)人相劝易罗衣”,居住在匈奴穹庐中的王昭君,是经过周围人的多方劝导才肯换下罗衣,穿上胡服,这就暗示她嫁到匈奴后,开始了易服改俗的生活。由于“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这就使自幼生长在中原的王昭君感到痛苦和悲伤,她哪有心思修饰打扮自己呢?她平日只能是以泪水洗面。但既已做了单于的阏氏,还不得不被迫身穿胡服去应付一些场面。

第三句“强来前殿看歌舞”,前殿安排的歌舞,是供单于以及阏氏和其他侍妾们欣赏的。欣赏歌舞本来是件赏心悦目的好事,可是王昭君却“强来”看歌舞,这就上承“相劝易罗衣”句,同样是揭示了她内心忧郁,无心欣赏歌舞的心绪。最后一句“共待单于夜猎归”,匈奴单于,则更是“只识弯弓射大雕”,大部分时间从事射猎活动,所以虽有阏氏以及许多姬妾,也不经常陪伴她们,只让她们自己在殿中观赏歌舞。“共待”则暗示出,这种寂寞、哀怨是王昭君与单于其他姬妾的共有感受。

全诗四句,首句写景,二、三、四句都是写行为动作,没有一句直写情感,而抒情主人公的悲伤、哀怨之情却从景物和行为动作描写中暗示出来,这是本诗代人抒情的高妙之处。诗的语言精练、形象而又隽永含蓄。

在中国诗歌史上,各个时代产生过许多“代之抒情”的作品,如《诗经》中代思妇抒发离情别绪的《卷耳》、《伯兮》、《君子于役》;汉代民歌代老兵抒发其痛苦之情的《十五从军征》等,都是代之抒情的名篇。即如代王昭君抒情的诗,在储光羲之后,也有许多诗人在写作,如元朝卢昭诗云:“草黄沙白马如云,落日悲笳处处闻。此去妾心终许国,不劳辛苦汉三军。”(《题昭君出塞图》)抒发了昭君既悲远嫁而又决心以身报国之情。又如明朝徐寿 《王昭君》诗云: “马上琵琶塞上风,分明吹入玉关中。妾身本是乡村女,不解金钱买画工。”抒发了纯真质朴的“乡村女”王昭君

的哀怨之情,格外亲切感人。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3: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