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元好问·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释义

《元好问·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元好问·木兰花慢》原文赏析

拥都门冠盖,瑶圃秀,转春晖。怅华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追随。旧家谁在? 但千年、辽鹤去还归。系马凤凰楼柱,倚弓玉女窗扉。

江头花落乱莺飞。南望重依依。渺天际归舟,云间汀树,水绕山围。相期。更当何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蒙古军两次围攻汴京,四十三岁的元好问,这时正在汴京任左司都事。第二年春间,金军守将开城降敌,元好问同其他金朝官僚一同当了俘虏,被蒙古军羁管于聊城(今属山东)。后由聊城移居冠氏(今山东冠县)。本篇当是在此期间为寄赠南归友人而作。元好问青年时代起为逃避蒙古军的入侵,即由故乡徙家河南,中宏词科后,充任国史院编修,曾寓居金国的南京,即汴京,其后又移家于此。这里有他熟悉的故旧和京华风物。这位友人也许是他宦游汴京时的同僚,这回友人南归,作者写这首词,惜别中贯注了伤时怀旧之悲。

上片写友人行经汴京的感受。起拍三句,回忆往日汴京的繁华。“都门”点明汴京,“冠盖”代指士宦缙绅,“瑶圃”谓皇家苑囿,“拥”写出旧都人物之盛,“秀”字、“晖”字,见出环境之幽,春光之美。“怅”字带起下文,引入伤今: “怅华屋生存,丘山零落,事往人非。”曹植《箜篌引》有“盛时不可再来,百年忽我遒。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之句,作者化用其意,借汴都的沧桑之变,寓家国沦亡、江山易主之悲,一派怅惘酸楚之情溢于言表。与往日汴都的华贵适成对照。“追随。旧家谁在?但千年、辽鹤去还归”三句,紧承上文,想象友人到故都的寥落悲凉。这里溶化丁令威化鹤归乡的故事,进一步烘染人事之非。《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离家学道既久,后化鹤探视故乡,乡人已不可复识,因有“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之叹。作者把友人喻为千年还归的辽鹤,说明世事变化之大,充满唏嘘感喟的情调。“系马凤凰楼柱,倚弓玉女窗扉”两句,正是往年京都宦游的生活片断在低徊怀旧的友人心目中的骤然浮现。“凤凰楼”为宫廷建筑,鲍照《代陈思王京洛篇》形容京洛市容云: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玉女窗”,有雕花图案的绮窗,李商隐《对雪》诗有“寒气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闱”之句,以“玉女扉”与 “省郎闱”对举,知均为京邑的官署,此处指当年僚友息游之地。词人天兴初被擢为尚书省掾,不久又除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当年曾“系马”、“倚弓”于此,同友人优游相处,供职值勤。而今往事已空,这一独特的生活细节的闪现,正体现了作者与友人共同的怀旧之情。

下片是写词人对南国的怅望和对南归友人的怀思。起句“江头花落乱莺飞”,是想象中南国的晚春风光。“南望重依依”,“南望”二字点出以下均词人设想情境。“重依依”补述词人怀恋友人的情愫。作者所以“依依”南望,似与时事有关。其《淮右》诗云: “淮右城池几处存?宋州新事不堪论! ”天兴二年宋蒙联合灭金,宋军孟珙大败金兵,直取邓州,金哀宗在宋州(今商邱)日夜哭泣。宋州新事,即指此。“南望重依依”,可能含蕴着词人对南方军情和金国形势的关念。“渺天际”三句,是描述“南望”时设想的友人舟行途中之景。谢眺《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刘禹锡《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等诗句,都是写南国景物,且含有怀念远人,凭吊故国之意,作者揉合这些诗句,含有深沉的忧思。“相期”以下,由念别转折到对今后相遇和相思的揣想。“相期。更当何处,算古来、相接眼中稀。”是说虽然互相期许日后相晤,究竟在哪里能够重逢,却实难预料,自古以来是离多会少的。“相接眼中稀”,充满了渺茫无据的揣想。 因为相见难期, 只好寄文托意了! 故篇末以“寄与兰成新赋,也应为我沾衣”收煞。“兰成”是南北朝著名文学家庾信的小字。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为建康令,兵败后被迫逃亡江陵,后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被羁留长安,其抒写国破家亡和乡关之思的诗赋如《哀江南赋》等十分沉挚感人。作者于国破后被敌军羁管于北方,身世略与庾信仿佛,故这里以“兰成新赋”借喻自己伤时感怀的诗词。苏轼《八声甘州·寄参寥子》煞拍有“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之句,是对友人宽解劝慰,相期以旷。这里反其意而用之,见出作者国破家亡,思想沉痛,并且相信故人也定然怀有同感,双方会司命相恤,相濡以沫的。

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曾云,遗山以 “丝竹中年,遭遇国变,……神州陆沉之痛,铜驼荆棘之伤,往往寄托于词。”这首《木兰花慢》正是借赠友人,倾吐家国之感、身世之悲。篇中思路错综跳跃,由缅怀往昔,写到凭吊当今,由当前的离散写到日后的思慰,哀感交流。怀友念远之情,交织着深重的时代悲慨。多以意中景寄寓眼下情,融化前人语,浑化无迹,境界旷远而深蕴悲怆之致,是气韵浑厚沉着之作。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9 7:5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