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呻吟语录- 诚信名言
- 交友名言
- 节俭名言
- 诫子名言
- 尊师名言
- 重教名言
- 劝学名言
- 学问名言
- 励志名言
- 品德节操
- ·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彼强辩以饰非者,果
- ·至人无好恶,圣人公好恶,众人随好恶,小人作好恶。
- ·只大公了,便是包涵天下气象。
- ·人问:君是道学否?曰:我不是道学。是仙学否?曰:我不是仙学。是释学否?曰:我不是释学。
- ·圣人处小人,不露行迹,中间自有得已处。高崖陡堑,直气壮頄,皆褊也。即不论取祸,近小丈
- ·“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不可知,可知之祖也。无不可知,做可知不出;无可知,则不可知何
- ·此身要与世融液,不见有万物形迹、六合界限,此之谓化。然中间却不模糊,自有各正底道理,
- ·天下之势,顿可为也,渐不可为也。顿之来也骤,骤多无根;渐之来也深,深则难撼。顿著力在
- ·默契之妙,越过六经千圣,直与天谈,又不须与天交一语,只对越仰观,两心一个耳。
- ·一个俗念头,一双俗眼目,一口俗话说,任教聪明才辩,可惜错活了一生。
- ·万金之贾,货虽不售不忧;贩夫闭门数日,则愁苦不任矣。凡不见知而愠,不见是而闷,皆中浅
- ·海,投以污秽,投以瓦砾,无所不容。取其宝藏,取其生育,无所不与。广博之量足以纳触忤而
- ·有道之言,得之心悟;有德之言,得之躬行。有道之言弘畅,有德之言亲切。有道之言如游万
- ·夫治水者,通之乃所以穷之,塞之乃所以决之也。民情亦然。故先王引民情于正,不裁于法。
- ·恶恶太严,便是一恶;乐善甚亟,便是一善。
- ·胸中有一个见识,则不惑于纷杂之说;有一段道理,则不挠于鄙俗之见。《诗》云:“匪先民
- ·长戟利于锥而戟不可以为锥,猛虎勇于狸而虎不可以为狸。用小者无取于大,犹用大者无取于
- ·物有以慢藏而失,亦有以谨藏而失者。礼有以疏忽而误,亦有以敬畏而误者。故用心在有无之
- ·圣人之私,公;众人之公,私。
- ·静里看物欲,如业镜照妖。
- ·六合是我底六合,那个是人;我是六合底我,那个是我。
- ·春秋人计可否,畏礼义,惜体面。战国人只是计利害,机械变诈,苟谋成计得,顾甚体面,说甚羞
- ·公署楹帖:只一个志诚,任从你千欺百罔;有三尺明法,休犯他十恶五刑。
- ·形生于气,气化没有底,天地定然没有。天地没有底,万物定然没有。
- ·稠众中一言一动,大家环向而视之,口虽不言,而是非之公自在。果善也,大家同萌爱敬之念;
- ·身不修而惴惴毁誉之是恤,学不进而汲汲焉荣辱之是忧,此学者之通病也。
- ·才犹兵也,用之伐罪吊民则为仁义之师,用之暴寡陵弱则为劫夺之盗,是故君子非无才之患,患
- ·小廉曲谨之士,循途守辙之人,当太平时使治一方、理一事,尽能奉职。若定难决疑,应卒蹈险
- ·天下之财,生者一人,食者九人;兴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冻馁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
- ·有圣人于此,与十人论争,圣人之论是矣。十人亦各是己论以相持,莫不能下。旁观者至,有是
- ·惟得道之深者,然后能浅言;凡深言者,得道之浅者也。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无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时,畏史官于
- ·原不萌芽,说甚生机。
- ·家长,一家之君也。上焉者使人欢爱而敬重之,次则使人有所严惮,故曰严君。下则使人慢,下
- ·人情不论是非利害,莫不乐便己者,恶不便己者。居官立政,无论殃民,即教养谆谆,禁令惓惓,
- ·夫势,智者之所藉以成功,愚者之所逆以取败者也。夫势之盛也,天地圣人不能裁;势之衰也,
- ·识见议论最怕小家子势。
- ·肤浅之见,偏执之说,傍经据传,也近一种道理,究竟到精处,都是浮说诐辞。所以知言必须胸
- ·宇宙有三纲,智巧者不能逃也。一王法,二天理,三公论。可畏哉!
- ·城门四联:东延和门:青帝布阳春,郁郁葱葱,生气溢沙随之外;黄堂流德泽,融融液液,太和在
- ·喜奉承是个愚障,彼之甘言卑辞、隆礼过情,冀得其所欲而免其可罪也。而我喜之、感之,遂
- ·攻己恶者,顾不得攻人之恶。若哓哓尔雌黄人,定是自治疏底。
- ·愚爱谈医,久则厌之。客言及者,告之曰:“以寡欲为四物,以食淡为二陈,以清心省事为四君
- ·喜者大笑,而怒者亦大笑;哀者痛哭,而乐者亦痛哭。欢畅者歌,而忧思者亦歌;逃亡者走,而
- ·以佳儿易一跛子,子之父母不从,非不辨美恶也,各有所爱也。
-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此舜时狱也。以舜之圣,皋陶之明,听比屋可封之民,当淳朴未散
- ·人才邪正,世道为之也;世道污隆,君相为之也。君人者何尝不费富贵哉?以正富贵人,则小人
- ·世人作无益事常十九,论有益惟有暖衣、饱食、安居、利用四者而已。臣子事君亲,妇事夫,
- ·善者不必福,恶者不必祸,君子稔知之也,宁祸而不肯为恶。忠直者穷,谀佞者通,君子稔知之
- ·“因”之一字,妙不可言,因利者无一钱之费,因害者无一力之劳,因情者无一念之拂,因言者
- ·足民,王政之大本。百姓足,万政举;百姓不足,万政废。孔子告子贡以“足食”,告冉有以“
- ·君子畏天不畏人,畏名教不畏刑罚,畏不义不畏不利,畏徒生不畏舍生。
- ·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
- ·圣贤把持得“义”字最干净,无分毫“利”字干扰。众人才有义举,便不免有个“利”字来扰
- ·心一气纯,可以格天动物,天下无不成之务矣。
- ·君子之为善也,以为理所当为,非要福,非干禄;其不为不善也,以为理所不当为,非惧祸,非远
- ·常使精神在心目间,便有主而不眩。于客感之交,只一昏昏,便是胡乱应酬。岂无偶合?终非心
- ·圣人感人心,于患难处更验。盖圣人平日仁渐义摩,深恩厚泽入于人心者化矣。及临难处仓卒
- ·事见到无不可时便斩截做,不要留恋,儿女子之情不足以语办大事者也。
- ·君子之交怕激,小人之交怕合。斯二者,祸人之国,其罪均也。
- ·无识见底人,难与说话;偏识见底人,更难与说话。
- ·以理言之,则当然者谓之天,命有德讨有罪,奉三尺无私是已。以命言之,则自然者谓之天,莫
- ·矫激之人加卑庸一等,其害道均也。吴季札、陈仲子、时苗、郭巨之类是已。君子矫世俗只
- ·男女远别,虽父女、母子、兄妹、姊弟,亦有别嫌明微之礼,故男女八岁不同食。子妇事舅姑,
- ·坐对明灯不可以见暗,而暗中人见对灯者甚真。是故君子贵处幽。
- ·上士重道德,中士重功名,下士重辞章,斗筲之人重富贵。
- ·官之所居曰任,此意最可玩。不惟取责任负荷之义,任者,任也。听其便宜信任而责成也。若
- ·避嫌者,寻嫌者也;自辨者,自诬者也。心事重门洞达,略不回邪,行事八窗玲珑,毫无遮障,则
- ·印书先要个印板真,为陶先要个模子好。以邪官举邪官,以俗士取俗士,国欲治,得乎?
- ·强恕是最拙底学问,“三近”人皆可行,下此无工夫矣。
- ·学莫大于明分。进德要知是性分,修业要知是职分,所遇之穷通要知是定分。
- ·学术要辨邪正。既正矣,又要辨真伪。既真矣,又要辨念头切不切,向往力不力,无以空言辄便
- ·万物得气之先。
- ·学者事事要自责,慎无责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无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无能。时时自反,
- ·道是第一等,德是第二等,功是第三等,名是第四等。自然之谓道,与自然游谓之道士。体道之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当局之君子不如旁观之众人者,有心、有我之故也。
- ·有过彭泽者,值盛夏,风涛拍天。及其反也,则隆冬矣,坚冰可履。问旧馆人:“此何所也?”曰
- ·读书人只是个气高,欲人尊己;志卑,欲人利己,便是至愚极陋。只看四书六经千言万语教人
- ·圣人低昂气化,挽回事势,如调剂气血,损其侈不益其强,补其虚不甚其弱,要归于平而已。不
- ·两物交必有声,两人交必有争。有声,两刚之故也。两柔则无声,一柔一刚亦无声矣。有争,两
2074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2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