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代教育·武训兴学
释义

古代教育·武训兴学

古代教育·武训兴学

武训 (1838~1896),清末人物,因毕生行乞兴学而闻名。山东省堂邑县(今聊城)西北柳林镇武家庄人。因排行第七,原名武七。后清政府嘉奖他兴办义学,临清州尹庄鸿烈为他改名为“武训”。少孤贫,从母乞于市。稍长,且佣且乞。自幼目不识丁,颇受戏弄,提出“誓必积赀教人”,“修个义学为贫寒”。日积月累,将乞讨所得,放债置地。后在堂邑、馆陶、临清等地置田230亩(一说300亩),从此在柳林镇设义学,定名为“崇贤义塾”。塾分二级,称蒙学、经学,聘邑中之文学士主讲儒家经典和应科考试的知识。初因入学者不多,乃以古庙为学堂,招穷人子弟就学。继又与馆陶县千佛寺了证和尚在杨三庄创办“馆陶杨三庄义塾”。又于1896年创办“临清御史巷义学”。他常往来于塾中,劝勉师生勤于教学。因此,教师、学生对他无不敬畏。因“行乞兴学”,先后得山东巡抚张曜、袁树勋疏请嘉奖。光绪帝授以“义学正”,赐穿黄马褂和“乐施好善”匾额。为积资办学,竟终身不娶。光绪二十二年(1896)卒于临清义学庑下。死后袁树勋奏准“宣付国史馆立传”,准入堂邑、临清、馆陶三县乡贤祠,并得建忠义专祠。武训死后几十年间,受到极高赞扬。陶行知曾高度评价他这种募款兴学的献身精神。解放前夕,一些知识分子曾为他写传记,拍电影,宣传他的事迹。解放后,错误地开展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致使批判扩大化。粉碎“四人帮”后,经过理论战线的拨乱反正,给予电影《武训传》和武训精神以正确的、实事求是的评价。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