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抒情散文鉴赏
释义

元好问《送秦中诸人引》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元好问

【原文】:

关中风土完厚,人质直而尚义。风声习气,歌谣慷慨,且有秦、汉之旧(1)。至于山川之胜,游观之富,天下莫与为比。故有四方之志者多乐居焉,

予年二十许时,侍先人官略阳(2),以秋试留长安中八九月。时纨绮气未除(3),沉涵酒间,知有游观之美而不暇也。长大来,与秦人游益多,知秦中事益熟;每闻谈周、汉都邑及蓝田、鄠、杜间风物,则喜色津津然动于颜间(4)。二三君多秦人(5),与余游,道相合而意相得也。常约近南山寻一牛田(6),营五亩之宅,如举子结夏课时(7),聚书深读,时时酿酒为具,从宾客游,伸眉高谈(8),脱屣世事(9),览山川之胜概,考前世之遗迹,庶几乎不负古人者(10)。然予以家在嵩前(11),暑途千里,不若二三君之便于归也。清秋扬鞭,先我就道;矫首西望(12),长吁青云。

今夫世俗惬意事,如美食、大官、高赀(13)、华屋,皆众人所必争而造物者之所甚靳(14),有不可得者。若夫闲居之乐,澹乎其无味,漠乎其无所得,盖自放于方之外者之所贪(15),人何所争,而造物亦何靳耶?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16)

【作者简介】: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他曾在遗山读书,因自号遗山山人,世称元遗山。他是北魏拓跋氏的后代,七岁能诗,金宣宗兴定五年进士,屡任县令,后入朝为左司都事,转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元灭金后,不再作官。

元好问是金代唯一的杰出诗人,长于诗及乐府。他主张表现真性情,反对虚伪矫饰,他的作品多悲壮苍凉之音,风格质朴沉雄,著有《遗山集》。

【鉴赏】:

引,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称,与“序”基本相同,多用于送别赠言,或表达依恋思念之情,或给以忠告鼓励之语。《送秦中诸人引》就是元好问送别朋友而写的一篇赠序。

归园田居之作自古以来可以说多到不可胜数,成功与否就取决于能否写出自己的特点,开掘出更深的韵味,元好问的这篇作品在这两方面都可以说是一篇佳作,而尤以韵味取胜。

因为作者的朋友是秦中之人,因此作者先以简炼的笔致概括了关中风土人情的淳厚和山川古迹的壮美,突出其古风的留存,隐隐透露出追思向往之意。而临风怀古,寻幽览胜只是作者渴慕秦中之地的一个方面。关中的终南山一直是隐者居留之地,也是士人向往的地方。作者用简朴淡雅的笔调描绘出自己想象中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谈天话地,而不知人间何世。作者沉醉在惬意的遐想中,却忽然意识到自己尚不能进于此境,朋友们却先要离己而去了,内心又是羡慕,又是难舍,不禁“长吁青云”,顿觉怅然。这一段文字文笔多有变化,先述先前之事,再叙与朋友的交游往来,又描画出未来与诸人同居秦中的情景,最后笔锋转到离别之情,感情变化多端,而文字又朴质从容,通篇充溢着一种平和亲切的气氛,与文中表达的内容相互配合,构成了一种淡远而淳朴的境界。

作者在抒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的同时,又从反面用“世俗惬意事”加以对比衬托,对整日营营于身外私利的行为做了否定,指出闲居之乐,无欲无争,自然能得到心之所想,而不必劳心废神,奔波于尘俗之中却又难遂心愿。最后以一句“行矣诸君,明年春风,待我于辋川之上矣”作结,殷殷切盼之情溢于言表,而读者联想到王维的幽居辋川,更觉此句含意深远,可品味无穷。终文于此,作品的意韵却达到了极致,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这也就是这篇作品成功之所在。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5: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