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信任和鼓励缔造孩子的自信基因
释义

信任和鼓励缔造孩子的自信基因

信任和鼓励缔造孩子的自信基因

后精神分析学派的客体关系理论认为,自信最初来自于内在客体关系,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孩子刚刚出生时,对自我是没有认知的,他的认知均来自于父母对他的态度。父母若相信他,他便相信自己;父母若不相信他,他便不相信自己。如果父母总是不相信孩子,那么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就会内化为,自己心目中的“内在父母”不相信自己心目中的“内在小孩”,即“内在小孩”对获得“内在父母”的爱没有信心。这,就是自卑的来源。

父母的信任和鼓励缔造孩子的自信基因,而父母的不信任和不鼓励则缔造孩子的自卑基因。但生活中,不信任和不鼓励孩子的例子比比皆是,它以各种形式出现。

1.比较

“妈妈,诺诺姐姐去学跳舞了,我也想学跳舞。”

“你怎么能跟人家诺诺比,人家长得漂亮,身材好,腿又长,天生就是跳舞的胚子。可你呢,胖乎乎的,小短腿,皮肤又黑,你去跳舞,能好看吗?”

2.比较+打击

孩子兴奋地跟妈妈说:“妈妈,这次考试我得了90分。”

“全班有多少个90分以上的?

“20多个吧。”

“那你高兴个屁啊!”

3.表扬的同时不忘打击

“妈妈,这次考试我得了第五名!”

“哎哟,这次还不错,以前你可总是倒数几名。”

4.数落式的批评

“你看看,这道题,又做错了,您什么时候能细心一点!你说你,不机灵、嘴不甜倒也算了,学习也不行,你倒是有一样给你妈妈长长脸呀……”

5.调侃式的否定

“哎哟,你看人家儿子多懂事,多能干,我能换个儿子吗?”

6.直接否定

“你不行!这个你做不到。”

7.阻止或替代

“这个你别动!”“我来帮你做。”

8.传递负面价值观

张幼仪的父亲告诉她:“女人都是一文不值的。”

我的一位朋友的妈妈从小就告诉她:“女孩不需要那么优秀,女人无才便是德。”

9.嘲笑孩子的失败

“我说你不行吧,你还真是不行。”

10.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笨死了!”“胖得像猪。”“慢慢腾腾地像乌龟,你就不能快点啊!”

……

用各种方式打击自己最亲近的人,这似乎是人类最残忍的地方。这种残忍不仅出现在亲子关系中,也经常出现在成人世界中。如果我们听到这样的话,也会瞬间脸色变黑,情绪低落吧。如果最亲近的人经常对我们说这样的话,我们很难不怀疑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会怀疑对方是否欣赏自己、爱自己。

成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无法承受了。若孩子不停地被“你很差、你不行、你不好、你是没有价值的”这样的负面信息冲击,就会形成两种结果:第一,认为自己就是这样的,从而失去自信;第二,不接受“差评”,形成叛逆心理,小时候和父母对着干,长大后和他人、世界对着干。比如希特勒,他与整个世界为敌,不惜毁灭世界,正是因为内心自卑,想通过掌控世界来证明自己的强大。这样的人,外在越“强大”,内心越自卑。他的“强大”也特别容易被摧毁。

有的父母会认为,我并不是要故意打击孩子,只是想提醒他的不足,但提醒的方式却有待商榷。其实孩子一切都在学习中,有不足是正常的,我们不必一遍一遍提醒孩子,给他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有些父母则是在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过信任和鼓励,所以没有学会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孩子。其实,信任和鼓励孩子也有多种方法和途径:

1.用正能量语言代替负能量语言

给孩子的内心植入自信基因,首先要摒弃上述那些充满负能量的语言,如果真想提醒孩子的不足可以这样表达:“你想学跳舞这个想法很好,但你的自身条件不是那么好,如果要学,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哦。”或者根本不需要提醒孩子的不足,更不需要通过比较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大于一切。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在意自己的不足,他们更在乎的是父母。反复提及孩子的缺点会放大他的缺点,心理学上叫“心理强化”。所以,不妨多“强化”孩子的优点,如表扬、夸赞等,不但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起来,也可以使他的优点更加明显。但要注意,夸大其词的夸赞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错误认知,从会导致盲目自信。因此,夸赞孩子一定要符合事实。

2.鼓励孩子去探索

自信在心理学上又叫作“自我效能感”,即我相信我有能力做好某事。这种感觉建立在过去成功的经验上。一次次去尝试,能力和经验就会累积。一旦做成一件事情,就会感觉到“我行”,每一次“我行”的叠加就形成了自我效能感。所以,不放手让孩子去探索,他就无法拥有“经验”,也就无法形成自我效能感。

父母替孩子去做看似是为孩子好,其实是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也是把这样的信息植入了孩子的潜意识:“我是强大的,你是弱小的。你不行,你做不好,我来替你做。”所以,父母不包办,不怕孩子做砸。如果孩子真的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孩子愿意独自去挑战,那么父母的责任是陪伴孩子去完成,在他需要帮助或遇到危险时及时帮他化解。也就是说,做孩子探索世界的陪伴者和后盾,而不是代替者。父母也不要怕替孩子收拾残局麻烦,这是孩子获得自我效能感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3.无论成败,都肯定孩子的行为

成功时奖励孩子,大多数父母都能做到,但失败时肯定孩子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做到的。因为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失败是没有价值的。其实,辛苦的付出,努力的态度,过程中经验的累积,都是价值,都值得我们肯定和鼓励。失败时的肯定比成功时的夸赞和奖励更重要,这会让孩子不以失败为耻,不惧失败,建立起更大的自信,由失败走向成功的自信。

但如果只是成功时奖励,失败时没有鼓励甚至还要批评或惩罚,就会让孩子建立起功利的价值观:成功时我才有资格自信,而失败时我是没有价值的。

4.放下对“理想小孩”的期待,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为什么不能时时、事事信任和鼓励孩子,因为在父母心里住着一个“理想小孩”,当孩子的表现不符合自己心目中“理想小孩”的标准时,父母就忍不住打击、苛责孩子,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变成自己心目中“理想小孩”的样子。岂不知,这种方式却让孩子离“理想小孩”越来越远,因为自信离他们越来越远。

事实上,“理想小孩”不存在,只有现实中这个不完美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下对理想小孩的期待,接受孩子真实的样子并无条件爱他,才能发自内心地欣赏、信任和鼓励孩子,才会让自己和孩子都活得不那么拧巴。

给孩子无条件的爱、信任和鼓励,孩子的生命里将会充满温暖的回忆。这样的孩子无论是否优秀,成功与否,有没有比别人好,内心都是明亮、宽容和自信的。这样的孩子,内心会建立起“内在评价机制”:不管外界认为我如何,我认为“我行”!这才是真正的自信和强大。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