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
释义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十五·十二]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鉴赏〕 这句名言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成为一条成语,表示人们不可只关心眼前鼻子底下的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应当有远大的计划和谋划,对事件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危险要有一些预见、心理准备和预防措施,不然一旦有事,猝不及防,举止失当,造成重大的损失。孔子最信任“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述而》)。因此他告诫世人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名言表达了一种很有价值的谋事智慧。 然而,对于孔子来说,这句话还讲述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孔子认为人们对待生活要采取一种既忧虑又不忧虑的辩证态度。他首先提出“仁者不忧”(《子罕》),“君子不忧不惧”(《颜渊》),因为有仁德的人关心的是自己的道德修养、对他人给予帮助和对国家与社会作出的贡献,而不在乎个人利益的得失,不会为贫困的生活、低贱的社会地位而过于烦恼;遇到事业的挫折或与他人发生纠纷,因为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反身自问,内心无疚,所以在精神上也不需要过于痛苦,“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因此君子应当以开朗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对待一切。孔子十分欣赏他的弟子颜回,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且赞不绝口地说“贤哉,回也!”(《雍也》)而他自己虽然生活并不富裕,遭受各种艰难困苦,但是非常乐观,他“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他说自己“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 但是,根据孔子的思想,人不能终日饱食,无所用心,而应当有所忧虑。“人无远虑”中的“虑”除了表示谋划以外,这个字本来还具有忧虑、忧愁的含义,如在先秦,《孙膑兵法》言“兵强人众自固,三军之士皆勇而无虑”(《十问》),又如唐诗“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羌村之二》),其中的“虑”字都表示忧虑。孔子就讲过自己经常忧虑四方面的事情,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此外孔子也提出人们要有所“患”,即忧虑、担心,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己之也”(《卫灵公》)。对于国家和社会问题,孔子还提出人们也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就是社会的贫富悬殊和社会的动乱,所以他提出:“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季氏》)可见孔子是有忧患意识的,他一直担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又担忧人类和他自己因人性的弱点而不能成为有道德的人。这种忧患也应当是孔子所说的“远虑”,因为它们不是为自己个人身边的事而忧愁,而是为人类、国家和社会的问题而忧虑。 总之,孔子主张“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忧道”是担忧仁道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实现,这就是忧患意识,就是“远虑”,即范仲淹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这种“远虑”,就会关心国家大事,就会投身于对人民有益的事情,生活就会非常充实而富有意义,如此就不会为个人的命运不济而忧心忡忡,伤心不已;有了这种“远虑”,就会时时修身养性,改正缺点,在工作、日常生活和待人接物中不大可能犯不可饶恕的错误,这样自然就少了许多令人烦恼、痛苦的事情。相反,没有忧患意识,也就是没有远虑,把个人的利益看得比天还大,“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阳货》)。遇到小小的不幸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陷于忧愁而不能自拔。由于不致力于道德修养,经常同外界发生不应有的矛盾和冲突,当然也就会平添无数的忧愁、烦恼和痛苦。这不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吗,这不是值得每一个人要加以警惕的吗? |
随便看 |
-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德薄任隆,必近覆败,吾恐不获其利而招其祸.》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心贵乎公,而量贵乎大,公则视人如一,大则无物不包.视人如一,则惟善是从也.无物不包,则虽愚有处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夫志至焉,气次焉;故曰:“持其志,无暴其气.”》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忿滀之气,散而不反,则为不足;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性恶者,心比木石,木石犹为人用,况非木石!》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性情之德,则尽人有之.而君子致之者,其功在省察、存养,而乃以经纬乎天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恶木垂阴,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恶犹疾也,攻之则益悛(quan圈),不攻则日甚.故君子相求也,非特兴善也,将以攻恶也.恶不废则善不兴,自然之道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成王霸固有人,亡国破家亦固有人.桀用于莘,纣用恶来,宋用唐鞅,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我以彼为小人,彼亦必以我为小人,此定理也.彼以我为伪学,我既以为不是,则我以彼为小人,彼又安肯是我哉?彼此不相为是,其又安所定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所谓作者,谓其兴于有感而志不容已,或情有所激而词不可缓之谓也.若必其是非尽合于圣人,则圣人既已有是非也,尚何待于吾也?夫按圣人以为是非,则其所言者,乃圣人之言也,非吾心之言也.言不出于吾心,词非由于不可遏,则无味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所谓文者,必有诸其中,是故君子慎其实.》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为尤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又况兼此四者而有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文人文章岂徒调墨弄笔为美丽之观哉?载人之行,传人之名也!善人愿载,思勉为善;邪人恶载,力自禁裁.然则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明《六经》之指(旨),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有其志必成其事,盖烈士之所徇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 《夫有材而无势,虽贤不能制不肖.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下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桀为天子,能制天下,非贤也,势重也.尧为匹夫,不能正三家,非不肖也,位卑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夫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二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也.所谓不祥,乃若此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Corroborative
- Cautionary
- Putsch
- Belligerently
- Snowplow
- War crime
- Patrilineal
- Shipload
- Sedan
- Semipublic
- Semiliquid
- Intravenously
- Cenozoic
- Needless
- wriggle out of something
- wriggle out of sth
- wriggles
- wriggling
- wriggly
- wright brothers
- wright-brothers
- wrightbrothers
- Wright Brothers, the
- Wright, Frank Lloyd
- wright,-frank-lloyd
- Wright, Peter
- wright,peter
- wright,-peter
- Wright, Richa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