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之后写下了被后人一直称颂的《岳阳楼记》,在文中他写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千古名句。
生活在社会中,人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快乐的时候像是品尝到了幸福的味道,痛苦的时候又有了迷失人生方向的烦扰。其实,人最需要的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如此才能在人生中走得更远、更好。
可是,人要想真正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需要不屈的毅力和极大的勇气的,这也是对一个人的考验。
唐朝时期有一位自动才华便十分出众的诗人,名叫李贺,他曾经与李白、李商隐一起被人并称为唐代“三李”。
李贺出生于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从小家境不好,他自幼体型细瘦,但是才思聪颖,7岁便能作诗,而且擅长“疾书”,18岁时李贺已经是诗名远扬。他原本是一个有着大好前程的诗人,但是他的“好景”却未能常在。
李贺本来可以早登科第,但在年轻时即遭丧父的打击,按照礼俗,服丧时间为3年。3年后,21岁的李贺参加府试,最终却因为其父的名字“晋肃”犯“嫌名”而落榜。韩愈以“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李贺不得不愤离试院。从那以后,李贺屡屡失意,最后因为功名无成加上妻子病重,忧郁而终。
李贺没有做到不以物喜,更没有做到不以己悲,他在面对仕途的失败与人生的打击之时,没有做到平静淡然处之,而是终日郁郁寡欢,以至于在年轻的大好时机便断送了自己的大好人生。他的人生是悲剧的人生,年仅27岁的奇才就这样消失于唐朝的诗坛,这不仅是他一个人的损失,更是整个社会的损失。
不以物喜不是对所有的事情都视而不见,不以己悲也并非是自己不思进取,而是人不应患得患失,要有看淡一些的胸怀。
1895年,居里夫人和比埃尔·居里结婚时,新房里只有两把椅子,正好两人各一把。比埃尔·居里觉得椅子太少,建议多添几把,以免客人来了没地方坐,居里夫人却说:“有椅子是好了,可是,客人坐下来就会不走啦!为了多一点时间搞研究,还是算了吧!”
不以物喜的人有时候很“吝啬”,尽管他们的生活不算清贫:1953年起,居里夫人的年薪已增至4万法郎,但她照样“吝啬”。她每次从国外回来,总要带回一些宴会上的菜单,因为这些菜单都是很厚很好的纸片,在背面写字很方便。因此,有人说居里夫人一直到逝去都是“一个匆忙的贫穷妇人”。
不以己悲的人不会在意自己的名誉和地位。有一次,一位美国记者寻访居里夫人,他走到一家房舍门前,向赤足坐在门口石板上的一位妇女打听居里夫人的住处,当这位妇女抬起头时,记者大吃一惊:原来她就是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她本身就是一个朴素的妇人而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淡泊名利。居里夫人天下闻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中获得各种奖金10次、各种奖章16枚、各种名誉头衔117个,但她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来家里做客,看见她的小女儿正在玩英国皇家学会刚刚颁发给她的金质奖章,于是惊讶地说:“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国皇家学会的奖章是极高的荣誉,你怎么能随便给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正是这样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妇人书写了自己的恢弘人生,在科学领域,她所达到的成就数不胜数,而她从来都没有“在乎”过。作为一名科学家,她所看重的仅仅是自己的科研成果有没有造福世界,有没有为人类造福。
不以物喜,人才能看清楚自己前进的方向;不以己悲,人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人生的喜怒哀乐都是常态,看清楚、想明白之后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生命短短数十载,为社会、为人类奉献非常重要,而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做好自己最重要的角色为佳,让自己在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充实一点、努力一点、认真一点,快乐而健康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