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郑燮·浪淘沙》原文赏析
释义

《郑燮·浪淘沙》原文赏析

《郑燮·浪淘沙》原文赏析

暮春

春气晚来晴,天淡云轻。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节序太无情,不肯留停。留春不住送春行。忘却罗衣都湿透,花下吹笙。

板桥词远祖辛弃疾,近师陈其年,主要取法的对象则是刘过、蒋捷,故词风沉着痛快,淋漓酣畅。如《贺新郎·徐青藤草书》云:“半生未挂朝衫领。恨秋风、青衿剥去,秃头光颈。只有文章书画笔,无古无今独逞。并无复、自家门径。拔取金刀眉目割,破头颅、血迸苔花冷。亦不是,人间病。”读之令人起舞,但不免张眉努目,缺少含蓄之神,其佳处在此,可议之处也在此。

这首《浪淘沙》同最能代表板桥风格的其它词作相比,有较大差异,可以说是集中的别调。此词题为“暮春”,着重写作者对即将逝去的春光的依恋。春光旖旎,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诗人词人常在作品中表达他们对春天的种种感情。例如宋王安国《清平乐》有“留春不住,费尽莺儿语”之句,晁补之《水龙吟》有“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之句,辛弃疾《摸鱼儿》有“惜春长怕花开早”之句,等等。然而题材虽同,构思技巧和表现手法却各出机杼。板桥此词,也有它自己的特色。

发端两句,写天气晴好。向晚时分,天宇开霁;加之天淡云轻,更使人相信天已晴稳。联系下文来看,这里既是写实,更是为了取得出人意表的效果而故作的狡狯之笔。“小楼”两句空际转身,由晚晴写到夜雨。着一“忽”字,说明风云难测,事出意外,而楼上之人也正是在没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闻夜雨洒窗之声而被惊醒的。梦中闻声,依稀模糊;既醒之后,雨声便觉清晰入耳。“潇潇”、“淅淅”,状春雨细密之声十分贴切;缀以“还”字,又可见春雨的缠绵不止。所用都是寻常辞语,却很能传达出春雨之神,有举重若轻之感。“湿了清明”一句,衔接上文,点明节令。“清明时节雨纷纷”,这是此时季候的特点,故用“湿了”两字来加以突出。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和《行香子·舟宿兰湾》两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板桥这句显然是有意模仿蒋词的。从语法上讲,“湿”与“清明”动宾不能搭配;用在这里,虽在事理之中,毕竟出人意想之外,给人一种新奇的感受。

过片“节序”紧承上片“清明”。宋张炎《词源》云:“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此词换头处颇得其中三味。清明既已被雨打湿,则必然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故有“节序”两句作怨春之语。接着一句兼写留春、送春。上句的“留”字,写节序无情,不肯停留;下句的“留”字,写我自多情,殷勤挽留。如今既然挽留不住,倒不如释怨为送,以明我之多情的确出自真心。歇拍两句,再紧承上句。花下吹笙,送春归去,竟然忘却罗衣被雨淋透,进一步凸现了一位对春多情甚至痴情的人的形象。整个下片以怨春、留春、送春这三部曲刻画词人的心理活动,同时采取与之相应的手法,仿佛连环相扣,阪上走丸,在缠绵宛转之中,仍见作者痛快酣畅的词风。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3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