莽
“莽”是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犬,从林,会犬在林中奔逐之意。金文改为从艸。小篆改为从犬,从茻(从草),会狗在长满丛草的旷野上奔逐之意,茻兼表声。隶变后楷书写作“莽”。
《说文·茻部》:“莽,南昌谓犬善逐菟草中为莽。从犬,从茻,茻亦声。”(莽,南昌说狗善于在草中追逐兔兽叫莽。由犬、由茻会意,茻也表声。)
“莽”的本义为犬逐于旷野丛草中。又指草丛。如《周易·同人》:“伏戎于莽。”就是说把军队埋伏于草丛之中。后来泛指草。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又引申指草木繁茂,广阔无边。如“草木莽莽”、“莽莽群山”。引申指粗率、不精细。如“莽撞”、“鲁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