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向我们来了·田间》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悲哀的
种族,
我们必须战争呵!
九月的窗外,
亚细亚的
田野上,
自由呵……
从血的那边
从兄弟尸骸的那边,
向我们来了,
像暴风雨,
像海燕。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者气势汹汹,我国国土接连沦陷。有的人别有用心地对战争前途散布悲观论调。这首短诗在这种背景下发表,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开头不称呼“同胞们”,而称呼“悲哀的种族”,这在当时有特殊的感召力,能一下子使读者想到中华民族遭受侵略,失去自由、独立的危险处境,激起对侵略者的仇恨和杀敌救亡的热情。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我们必须战争呵”的呼唤当然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接着诗人向“悲哀的种族”的同胞们报告了一个消息:自由向我们来了。这是个好消息,但作者并不急于一下子说出,而是先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九月的窗外,亚细亚的田野上。”等到读者的视野被拓宽,急于看到什么的时候,作者这才重重点出:“自由呵……/从血的那边/从兄弟尸骸的那边/向我们来了。”有的诗人喜欢依照外国神话把“自由”描绘成女神形象;田间则不然,在他的心目中,“自由”是和残酷的战斗一起走来的,换言之,民族自由和民族解放战争已经是两位一体,不能分割了。
写到这里,诗人意犹未尽,于是在稍作停顿之后,又作了这样的补述:“像暴风雨,/像海燕。”前者状其迅猛雄伟,不可阻挡,有刷洗山河之功;后者状其矫健顽强,不屈不挠,有穿云破雾之力。只要把自由和战争看作两位一体,这两个比喻是容易领会的。
本篇的分节分行别具一格。如果按一般的分节标准,似应把前三行作为一节,以下作为另一节。田间的分节不是以“意思”为准,而是以内心感受为准。在他的感受中,战争和自由是两位一体的,所以他把“必须战争”的呼唤和“自由走来”的传告连为一节,如果分开就把诗的一体性割裂了。当作者心中浮现出“像暴风雨,/像海燕”的情景时,他的情绪进入了新的境界,因此,他把这两行单独作为一节。本篇的诗行短促有力,确如闻一多所说,是“一声声的鼓点”,“不只鼓的声律,还有鼓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