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主要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导读
释义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主要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导读

《续资治通鉴长编》的主要内容,《续资治通鉴长编》导读

《续资治通鉴长编》是一部记载北宋九朝史事的编年体史书。南宋李焘撰,成书于1182年。主要版本有今珍藏于北京图书馆的文津阁本; 嘉庆二十四年(1819)江苏常熟人张金武以阁本的传抄本为依据,用活字排印的爱日精庐本; 光绪年间浙江巡抚谭仲麟命黄以周等人以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所收《续资治通鉴长篇》为底本,校爱日精庐本,并参考175卷宋刻本和其他宋人著作刻版印刷的浙江书局本,198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此影印出版。中华书局以浙江书局本为底本,经过标点、校勘于1979年分册陆续出版了标点本。

李焘 (1115-1184),字仁甫,号巽岩,南宋初年眉州丹棱(今四川丹棱)人。著名史学家。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中进士。初任川中地方官多年,后任兵部员外郎兼礼部郎中、礼部侍郎和敷文阁学士兼侍讲等职。李焘博极群书,尤其熟悉当代典故,仿效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以编年之体,记北宋史事。惟不敢自 比于《资治通鉴》。以 “长编”看待自己的著作,因取书名为《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修撰此史书前后共历40年,为其毕生精力所萃之事业。另著《六朝通鉴博议》、《说文解字五音韵谱》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原书980卷。太祖至英宗五朝175卷;神宗朝228卷;哲宗朝220卷;徽宗朝323卷;钦宗朝34卷。今本520卷,与原书相比,缺英宗治平四年四月至神宗熙宁三年三月,哲宗元祐八年七月至绍圣四年三月,元符三年二月至十二月以及徽宗、钦宗二朝之事。其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并略记经济、文化等事迹,记载北宋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960)到钦宗靖康元年 (1127) 凡九朝168年的历史。

《续资治通鉴长编》有两个显著特点:1.遵循“宁失于繁,无失于略”的原则。本书虽然主要取材于实录、国史,但绝不限于这些材料,而是旁征博引,经史子集、笔记小说,只要有关史实,都加以采录。周密在《癸辛杂识》中记述了李焘的撰书情况,并说: “昔李仁甫为《长编》,作木厨十枚,每厨作抽替匣二十枚,每替匣以甲子志之,凡本年之事,有所闻必归此匣,分月日先后次第之,井然有条。”这种方法有点像我们今天抄录卡片,然后分类整理,这是积累和利用资料的好办法。据不完全统计,今本《长编》所引的书籍,有名可考的约400种,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由于李焘的宁繁勿略,《长编》为后人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宋代史料。2.考订严谨。凡是有异同的资料,作为注文列出,并说明自己取舍的理由。如 《长编》卷17,开宝九年 (即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十二载: “上初即位,诏罢河东之师(按指太祖末年,最后一次进攻北汉之役)。癸卯,宣徽南院使潘美、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党进,皆自行营归阙。”注文: “《十国纪年》云十一月宋师失利,烧营而归。与此不同,当考。”李焘在正文中是根据官修实录写成的,而在注文中特地标出刘恕的《十国纪年》的异说,留待后人考定。据统计今本《长编》注文约有1万2千余条。70余万字,它是全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忽视。这种治学态度和处理史料的方法,值得发扬和珍视。

《续资治通鉴长编》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如记述熙宁变法,除采用反对司马光、文彦博、苏辙等人的记录外,也留意摘抄变法派王安石的《熙宁奏对日录》、吕惠卿的《日录》、《吕惠卿文集》、曾布的 《日录》等著作(上列变法派的著作早已散失)。今天研究王安石变法,主要材料就取于《长编》的记载。又如卷265载熙宁八年沈括使辽,交涉重划北边地界事。据李焘云:“沈括自有《乙卯入国奏请并别录》载使事甚详。今掇取其间辩论地界处,具注括《自志》下,其紧要亦不出括 《自志》也。恐岁久不复见括 《别录》,故且存之。”可见李焘为了保存沈括这次出使辽国折冲樽俎取得重大胜利之事迹,有意把《别录》摘抄在《长编》注文中。否则,我们今天就无从见及沈括此书。记载北宋事迹的史书,以《长编》最为详备而精审。南宋著名学者叶适说: “本朝则李焘史最信而核。”可谓笃论。

但是由于本书由李焘独自撰写,采摭浩繁,自不免带有缺陷。如一事而重出,或虚实并存,疑信互见,而且由于宋人撰宋史,对宋初开国、帝位传嬗等事,也有所讳避。对于影响北宋一代命运的宋辽、宋金关系,多据宋方史料,因而记录也时有片面失实之处。这是本书的不足之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因卷帙浩繁,刻印困难,当时恐怕就只刻印了一部分,而没全刻本。另由秘书省按《资治通鉴》的规格抄写一部藏于秘阁。但传写者多为节录本,无形中使本书受到损失。明代修《永乐大典》,曾收入其中绝大部分,而世间已无足本流传。清初徐乾学得一节录残本,仅175卷,包括太祖至英宗五朝内容,神宗以后的事全阙,但已为当时仅见之书了。乾隆年间开四库馆,修 《四库全书》,四库馆臣从 《永乐大典》中辑出此书,并与徐本参互校正,重加厘定为520卷,原书的主要内容得以恢复,但仍有缺佚。宋人杨仲良曾以李焘之书为依据,编成《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 (有缺卷) 150卷,可补其残缺。清代谭仲麟、黄以周等据杨书编撰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60卷,是有关 《续资治通鉴长编》 的一部辅助性著作,对弥补《续资治通鉴长编》之残缺起很大作用。

此书问世以后,南宋著名史家李心传著 《旧闻证误》对其书进行考订。清代考据学者钱大昕在《廿二史考异》及《潜研堂集》中对其书提出批评和订误,纠正了书中不少错误之处。近年来裴汝诚、许沛藻著《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对其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考证,这些成果都值得参考。

参考文献

  • 1. 裴汝诚、许沛藻:《续资治通鉴长编考略》,中华书局,1985。
  • 2. 陈清泉、苏双碧:《中国史学家评传》,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