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神灭论》的主要内容,《神灭论》导读
释义

《神灭论》的主要内容,《神灭论》导读

《神灭论》的主要内容,《神灭论》导读

《神灭论》是古代有关无神论的哲学著作。南朝范缜著。南齐武帝永明七年(489),范缜就因果报应论与萧子良辩驳,《梁书》和 《南史》本传记载范缜 “退论其理,著《神灭论》”,梁武帝天监六年(507),经修改后发表。

范缜(约450-约515),字子真。南乡舞阳(今河南泌阳)人。南朝齐梁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无神论者。少孤家贫,“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先后仕齐、梁,任尚书殿中郎、尚书左丞等职。他总结和发展了汉晋以来的无神论和神灭论思想,对佛教进行抨击。初与“精信释教”的萧子良争辩,著《神灭论》,“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梁书》本传),又使人以官职劝诱范缜放弃己见,范缜声明不能 “卖论取官”。后梁武帝下敕以佛教为国教,亲自批驳《神灭论》,并动员王公朝贵责难,范又著文力驳。据 《南史》本传记载,他有 《文集》15卷,但大都已散佚。其主要著作《神灭论》和《答曹舍人》保存在 《梁书》、《南史》和 《弘明集》中,严可均辑 《全梁文》 收录了他的全部遗文。

《神灭论》 篇幅不大,仅2千字左右。全文采用“自设宾主” 的答辩体形式。

《神灭论》的主要论点是:“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即”就是不分离,形和神 “名殊而体一”,两者互相结合而不能分离,形体是精神的基础,精神只是形体的作用,就像刀刃和锋利的关系一样,没有刀刃就无所谓锋利,所以形体和精神的关系就是“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精神现象是人的形体所特有的属性,不是任何形体都有精神现象,丧失了知觉和意识的作用,就意味着人的生命的终结,死亡是生命的质变,生死不能混同。任何一种精神活动,都以“五脏各有所司”的生理器官为基础。人的精神活动有感觉和思维两类,一是“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而无是非之虑”;二是“是非之虑,心器所主”,两者都是统一的精神作用的不同组成部分,它们的一切活动都不能离开形体而独立存在。死后灵魂消灭,并不会变成鬼神,祭祀祖先,只是尽“孝子之心”,并没有神秘的意义。认为“浮屠害政,桑门蠹俗”,揭露佛教危害了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腐蚀了社会风俗,败坏了人的道德品质,“其病无限”。

《神灭论》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 “形质神用”的学说。认为精神是物质的一种作用。它依据“形神相即 ” 的唯物主义一元论,驳斥了佛教的 “形神相离”的唯心主义两元论,否定了灵魂不死的宗教迷信。“在形神关系问题上,他超出了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所能达到的水平,即使后来封建社会的唯物主义者,也都没有提出过更深入的论证”(任继愈 《中国哲学史》第2册)。《神灭论》谴责了佛教所造成的严重的社会危害,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不可磨灭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1. 任继愈: 《范缜 〈神灭论〉今译》,浙江人民出版社,1957。
  • 2. 陈元晖: 《范缜的无神论思想》,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0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