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王琪·望江南》王 琪
王 琪
江南草,如种复如描①。深映落花莺舌乱②,绿迷南浦客魂销③。日日斗青袍④。风欲转,柔态不胜娇⑤。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⑥。谁梦与兰苕⑦。
注释 ①“如种”句:江南草兼有人工种植和画笔描摹的神韵。种(zhòng),栽种。描,摹写。②莺舌:代指莺的叫声。莺为一种体小、褐或暗绿色、嘴短而尖的鸟,叫声清脆婉转。③南浦:代指送别之地。④“日日”句:指江南之草天天相互争比各自如青袍般的颜色。斗(dòu),争比、竞赛。青袍,原指青色之袍,此处指代草的颜色青。⑤转(zhuàn):绕、旋。不胜(shèng):非常、十分。⑥“远翠”二句:是“经夜雨远翠天涯,带昏潮冷痕沙上”的倒装句式,意指经过一夜的雨洗,江南之草已经远远地绿遍天涯,使得世界色调鲜明,遭遇晚潮起落,江南之草倒伏狼藉的痕迹冷冷地印在岸边沙地之上。翠,用作动词,使……绿。痕,用作动词,使……有痕迹。⑦“谁梦”句:在风雨昏潮之夜,谁会把兰花送给正在睡梦中的女子(指代江南草)呢? 兰苕(tiáo),指兰花。
鉴赏 据《湖北通志》(卷一五)记载:“宋庆历中,王琪出守兴国,作《望江南》十咏。”宋仁宗庆历(1041-1048)年间,词人从国都汴京到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做知州后作《望江南》10首,分别歌咏江南的十种事物:柳、酒、燕、竹、草、雨、水、岸、月、雪,本词属于其中咏“草”之作。全词写江南草在春夏时节的各种情态,上阕写江南草在时空中沉静的“绿”意,下阕写江南草在风雨夜潮下的动人体态。
江南草的“绿”在空间和时间中徐徐展开。所谓“深映落花”“绿迷南浦”便是“绿”在空间中的深刻烙印,“深”“迷”二字更是传达了“绿”的深度和力感,表达在江南草整体铺开的壮观与容颜中,那种深刻和力度的交织,既像是由人工种植那般拥有井然的秩序,也像是画匠运笔描摹那般体现意念的流动。“绿”之“深”表现为欢欣与优游,联想到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佳句,便更能使人理解场景“乱”的缘由了。此中可谓混合着花、草、鸟的相异生机,凝聚着形、声、色的不同质感,使那种可称道的瞬间印象并置呈现在空间的形式之中,深浓的绿色映衬着飘落的花瓣,莺鸟总是在花草间争鸣。“绿”之“迷”人的至高境界是使即将离别的人销魂。在深乱迷魂之际,“绿”在时间中的展开便是表现在江南草对“绿”的持守,“日日”表达时间的往复漫长。用“青袍”比喻草的颜色之绿,典出唐李延寿《南史·侯景传》:南朝梁武帝时期流传童谣“青袍白马寿阳儿”,后来寿阳的侯景叛乱梁朝,将从朝廷所得青布都做成袍,乘白马,用青丝作缰绳,以此来响应童谣。北周诗人庾信写诗讥讽,有“青袍如草,白马如练”(《哀江南赋》)之句。
自西汉淮南小山《招隐士》有“春草生兮萋萋”之句以来,历代文人咏草名句不绝。诗中自有佳作,如唐代罗邺《咏草》“不似萋萋南浦见,晚来烟雨半相和”;词中自有绝调,如林逋《点绛唇》“馀花落处,满地和烟雨”“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梅尧臣《苏幕遮》“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欧阳修《少年游》“千里万里,二月三月,行色苦愁人”“那堪疏雨滴黄昏”。虽然林、梅、欧三人歌咏春草之词被晚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定为“咏春草绝调”,但是本词“远翠天涯经夜雨,冷痕沙上带昏潮”也堪称另起名句。在夜雨昏潮、天涯沙头,仅凭一个“翠”字、一个“痕”字,足以与前代诗人分庭抗礼。“翠”字已开启王安石《夜泊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之神韵;“痕”字已摹尽潮水退尽、岸草倒伏狼藉、凄苦支撑之情景。全词末句更是寓意深远,江南草娇滴滴的柔态,如同美丽的女子。在风雨昏潮之夜,谁会把兰花送给睡梦中的女子(此比喻江南草)呢? “梦与兰苕”化用《左传·宣公三年》中“燕姞梦天使送兰花”的典故:女子燕姞在梦里梦见自称为其祖先伯儵的天使,天使送兰花作为燕姞的儿子,并说兰花香气倾国,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般爱燕姞。后来郑文公遇到燕姞,送她一支兰花,并让她侍寝。燕姞对郑文公说,由于她地位低贱,若侥幸怀孕,怕不能让人信任,请允许她以兰花作为见证。后来燕姑果然生了郑穆公,取名为兰。
全词语言简练,清新灵动,善用夸张、拟人的描摹手法,巧妙化用典故,写出江南草繁茂熠熠的情态。上下阕一静一动,在时间与空间中转换,在春夏的百花、群莺、离客、风雨、天涯、夜晚、潮水的意象中具体呈现江南草的绿和娇态。(张伟特)
陆羽烹茶图(局部) 【元】 赵原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链接 南浦。本指南面水滨,因战国屈原《九歌》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之句,故在赋、诗、乐府之中,“南浦”遂代指送别之地。而“南浦”也实有其地,位于江夏(今湖北武汉)。据宋《太平御览》卷七五引《江夏记》曰:“南浦,在县南三里,《离骚》曰‘送美人兮南浦’,其源出京首山,流入大江,春冬涸竭、秋夏泛涨。商旅往来,皆于浦停泊,以其在郭之南,故称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