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两宋词·岳珂·祝英台近》岳 珂
岳 珂
北固亭①
澹烟横,层雾敛。胜概分雄占。月下鸣榔②,风急怒涛飐③。关河无限清愁,不堪临鉴。正霜鬓、秋风尘染。漫登览。极目万里沙场,事业频看剑④。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倚楼谁弄新声,重城正掩。历历数、西州更点⑤。
注释 ①北固亭:晋蔡谟筑楼北固山,称北固亭,在今镇江北固山上。②鸣榔:渔人用木条敲击船舷,使鱼受惊入网。③飐(zhǎn):风吹物使颤动摇曳。④“事业”句:化用杜甫《江上》诗“勋业频看镜”句。⑤“历历”句:化用贺铸《天门谣》诗句:“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西州,扬州治所在台城西,故谓之西州。
长江万里图(局部) 【宋】 夏珪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镇江历代都是军事重镇,凡是定都南方的政权都以此为据点防卫北方政权的入侵。历史上这里曾上演过无数悲壮惨烈的故事,而北固山上的北固亭,如同一位老人,俯瞰着这一切。无数文人登临北固亭,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著名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岳珂的这首《祝英台近》也是登临北固亭所感,写得同样慷慨悲壮、豪气干云,是其代表作。
作者是在夜晚登上北固亭的,时正值江雾渐渐收敛,一抹淡烟横在远天,面对着这样的河山,不禁产生了“胜概分雄占”的壮阔苍茫之感。此时月光下传来阵阵“鸣榔”声,这清幽空旷的声响,在作者听来却夹杂着风涛之声,这正是他内心澎湃感情的外现。接下来“关河无限清愁”一句含蓄而凝练地写出心中的悲怀——古往今来无数登临北固亭咏怀的文人,他们无不是为山河的破碎而悲叹,借歌咏江山来抒发内心的壮志与悲情。“不堪临鉴”一语启下,引出作者的叹息:“正霜鬓、秋风尘染。”但作者叹息的绝不只是自身年华的消逝,山河残缺而英雄老去的悲凉才是“不堪临鉴”的真正原因。
在下阕中,作者把上文的“清愁”具体化,词中描写的场景迅速变幻、堆叠,显得极为慷慨激昂。他在北固亭上极目远望,所见之处都已成了战场。这说明神州沦陷,国事危急。此时的词人虽然年老,但依然胸怀壮志,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事业频看剑”一语化自杜甫诗(见本词注④),也得自于辛弃疾《水龙吟》中“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的句意,更有曹操《短歌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意味,寄托深远。接下来“古往今来,南北限天堑”二句感怀古今,同时作者的思绪也从“看剑”的幻想中回到了眼前。浩瀚的长江仍然是阻隔南北的天堑,它既是保护半壁江山的屏障,也是山河残缺的象征。正在感怀之时,他听到了远处渺茫的歌声,这歌声穿过重重关闭的城门,传到耳中,显得凄切悲凉。在这个死寂的天地中,“西州”报时的更点历历可数,它们敲碎了孤独悲伤的心。
全词篇幅不长,但包含了非常多的感情,其中有家国兴亡之恨,有功业不成之悲,有古今如梦的苍凉,有年华流逝的凄哀。但是作者没有细细描写这些感情,而是把它们都包容在眼前所见的景物和因景物而生发的复杂感想中,信笔写来,自然圆融而蕴涵深远。明杨慎《古今词统》卷一一评本词说:“槎枒磊块,不减乃祖之《满江红》。”作为岳飞之孙,岳珂是把整个家族甚至一代文人的壮志和悲痛都包含在了这首词中。(姚苏杰)
集评 明·杨慎:“此词感慨忠愤,与辛幼安‘千古江山’一词相伯仲。”(《词品》卷五)
链接 南宋大出版家——贾似道馆客廖莹中。廖莹中(?-1275),一名玉,字群玉,号药州,南剑州顺昌(今属福建)人。登科后即为贾似道馆客。似道擅政,政事多决于莹中。其祖廖刚尝在西湖畔筑世堂,莹中遂大兴土木,营造园林,极一时之胜。及似道败,夺职,莹中与其相对痛饮,归宅,即吞冰脑自尽。翌日诏下,除名勒停。莹中嗜书,文章古雅,精目录版本之学。延请名士精校细刻,世堂本纸墨字刻俱佳,为不可多得的珍本,用墨皆杂泥金香麝为之。自开雕《福华编》始,继刻《九经》,又辑注、刊刻韩、柳二集,皆莹中手自校定,极其精妙。又刻《三礼节本》《左传节本》《诸史要略》等,以供童蒙训习。再刻《文选》于建安。莹中喜书法,于成淳间翻刻《淳化阁帖》十卷、《绛帖》二十卷,又刻陈与义、姜夔等诸家遗墨十三卷,即世所谓《小帖》者,皆用善纸佳墨摹拓、几可乱真。莹中工诗词,创“箇秾调”。撰有《世堂集》三卷,已佚,今存《江行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