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洪武正韵》的主要内容,《洪武正韵》导读
释义

《洪武正韵》的主要内容,《洪武正韵》导读

《洪武正韵》的主要内容,《洪武正韵》导读

《洪武正韵》是中国古代韵书。明乐韶凤、宋濂等编。成书于明洪武八年 (1375)。版本有明嘉靖年间(1522—1565)刊本、隆庆元年 (1567)衡府厚德堂刊本、万历年间刊本等。

乐韶凤,字舜仪,安徽全椒人。明代学者。生卒年不详。博学能文,从明太祖朱元璋渡江,参与军事,洪武初年授起居注,累迁兵部尚书,改侍讲学士,以寿终。

宋濂(1309—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元末明初学者。元至正年间(1341—1368)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龙门山著书,历十余年。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修《元史》,累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以老致仕。长孙宋慎坐法,举家谪茂州,道疾而卒。著有《宋学士全集》、《龙门子》、《篇海类编》等。《明史》128卷有传。

《洪武正韵》是明代洪武年间编成的一部官韵,所以用“洪武”命名。全书共16卷。奉敕编撰的共11人:乐韶凤、宋濂、王僎、李叔允、朱右、赵壎、朱廉、瞿庄、邹孟达、孙蕡、答禄与权。

据 《明史·乐韶凤传》: “八年,帝以旧韵出江左,多失正音,命与廷臣参考中原雅音正之,书成,名‘洪武正韵’”,又据宋濂《洪武正韵序》: “韵学起于江左,殊失正音,有独用当并为通用者,如东、冬,清、青之属,亦有一韵当析为二韵者,如虞、模、麻、遮之属,若斯之类,不可枚举。……研精覃思,一以中原雅音为定”,可见《洪武正韵》的编撰,乃是由于实际语音的剧烈变动,从隋陆法言的 《切韵》到宋代的 《礼部韵略》,已经完全不合于当时的实际语音; 而 《洪武正韵》的编撰原则,则是 “一以中原雅音为定”。

此书有这样的编撰起因和编辑原则,那末它的分韵自然与王文郁、刘渊的《平水韵》有较大的不同。王氏的106韵和刘氏的107韵都只是把《广韵》整个的韵部互相并合起来,如整个支韵跟整个脂韵、之韵合并;而《洪武正韵》则是把每一个字都重加审查,分别归类,如它的支部只收有《广韵》支、脂、之、微四韵的一部分字,而这四韵的另一部分字分别归入它的齐部和灰部。这样极端自由的归并,当然是依据于当时的实际语音,因此此书所分平、上、去声各22部,就跟同样依据于当时实际语音的《中原音韵》的19部十分相似。以平声为例,此书的22部是:东、支、齐、鱼、模、皆、灰、真、寒、删、先、萧、爻、歌、麻、遮、阳、庚、尤、侵、覃、盐。跟 《中原音韵》比较,不过是把周德清的齐微再分析为齐和灰、鱼模再分析为鱼和模、萧豪再分析为萧和爻而已。由此可见,《洪武正韵》也是韵书革命上的一种重要著作,对于研究元明时代官话的实际读音具有重要价值。

不过此书对于入声的处理颇与《中原音韵》不同,《中原音韵》入派三声,而且入声字只派入阴声韵部,此书则立有入声10部:屋、质、曷、辖、屑、药、陌、缉、合、叶,而且入声韵跟阳声韵相配。同时,根据此书反切上字的系联结果,《洪武正韵》的声母应为31个: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审、禅、日、精、清、从、心、邪、帮、滂、并、明、非、奉、微、影、喻、晓、匣、来。跟中古三十六字母比较,仅少5个,而跟《中原音韵》比较,则保留了绝大部分全浊声母。

对于此书保留入声韵和全浊声母的现象,音韵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张世禄、王力等认为,这是因为编者不敢完全推翻历来极为通行的旧韵书,不敢毅然改变传统的平上去入四声的分配,同时编者中多有南方人,而且吴人居多,难免为自己的方音所影响,因此《洪武正韵》实在是一种杂采古今、调和新旧的著作。而罗常培则认为,14世纪前后的北方有两种并行的读音系统,一是代表官话的读书音,一是代表北方方言的说话音。读书音的因袭性、保守性大一些,易于保留旧时的语音特征,《洪武正韵》正是记录了这样一种语音,而《中原音韵》则代表了说话音。

《洪武正韵》问世以后,尽管在洪武以至崇祯年间屡经翻刻,但是并没有能够广泛流传。周宾所 《识小编》云: “洪武二十三年,《正韵》颁行已久,上以字义音切尚多未当,命词臣再校之。”可见此书之所以不得流传,主要是释义和音切方面缺点甚多。所谓音切方面的缺点,应当是指此书杂采古今南北之音,而未能切合当时的北方口语。不过后来的南曲作家和艺人却觉得此书颇合南方语音,于是就把它作为制曲演唱的主要参考,以致明清两代的戏曲界一直流传着这样的话:“北主 《中原》,南宗 《洪武》。”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