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伯仁由我》毛泽东诗词故事
释义

《伯仁由我》毛泽东诗词故事

伯仁由我

“伯仁由我”又是什么意思呢?

“伯仁由我”也是一个出自东晋时期的典故。典故的全文是“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这句话是东晋元帝时期王导的名言。王导当时任司空,行政级别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副总理。

“伯仁”是指周伯仁,伯仁是他的字。周伯仁当时任尚书,行政级别大致相当于今日的国务委员或某部部长。

王导出身于一个豪门望族,他有一个堂兄叫王敦,当时任江州牧,兼荆州刺史。祖逖死后,王敦自恃文韬武略无人能敌,一时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很不买朝廷的账。不仅对中央的命令阳奉阴违,而且偶尔还直接跟朝廷对抗。晋元帝非常恼火。当时晋元帝非常宠信的大臣是刘隗、刁协两个人,对这两个人言听计从。王敦自认为水平高过刘隗、刁协,却偏偏得不到重用,大为光火,于是起兵造反,两万精兵,从武汉直扑南京,朝廷大惊。

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将家在南京的王氏家族成员一律杀光。晋元帝不知是如何考虑的,并未答应。即便如此,身在京城的王导还是听说了这件事,大为惊恐。于是,王导带着有官职的宗族子弟二十几个人,亲自到晋元帝面前哭诉,说家门不幸,出了王敦这个叛臣逆子,但是我们一心为公,绝对忠于陛下。不仅如此,此后每天,王导都带着这二十几个家人,到晋元帝的皇宫门外站着,以示自身清白,没有通敌。

有一天早晨,王导和宗族子弟二十几人正站在那里的时候,晋元帝宣周伯仁晋见。周伯仁大摇大摆从王导他们面前经过。王导见了,大声叫道:“伯仁,我家几百口人,请您多关照啊!”熟料,那周伯仁理也不理,挺胸抬头,阔步而行就进去了。

周伯仁见了晋元帝,极力替王导开脱,说王导一向忠心,绝对不会跟王敦一起造反。晋元帝觉得有理,就留周伯仁陪自己一起吃饭。周伯仁一向好酒,喝得稀里糊涂,这才告辞出来。此时王导他们不知里面情况怎么样,还一直在外面站着呢。见周伯仁出来了,又低声下气地和周伯仁套近乎,连叫“伯仁,伯仁”,结果周伯仁根本没有正眼瞧他们,摇摇晃晃就回家了。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

周伯仁所做的这一切,王导根本不知道,他见周伯仁在自己面前如此绝情,心中那个气啊,就甭提了,不仅如此,更怀疑周伯仁向晋元帝说了自己的坏话,于是心里暗恨周伯仁。

却说王敦这个小子也确实有两下子,两万精兵打得刘隗几万大军溃不成行,一路直逼,三下五除二就占领了南京外城。晋元帝一看不好,一边连忙打发刘隗、刁协逃跑,一边又忙着对王敦封官许愿。总而言之,王敦做了大官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到此,王敦当然要大开杀戒了。

对那些平时跟自己关系不好的,一律杀的杀贬的贬,周伯仁也不能例外。但是周伯仁当时是两大才子之一,很有名望,王敦的堂弟王彬痛哭流涕,劝王敦不要杀周伯仁,王敦看了王导一眼,王导想到了向周伯仁求情时遭遇的冷漠,所以也就一声不吭。这样王敦大手一挥,杀!于是周伯仁人头落地。

王敦大权在握,弟弟王导理所当然也平步青云。第二天,王导便直入朝廷,他耀武扬威地去朝廷要地转了一圈,突然在案几上发现了周伯仁为王导求情而给晋元帝呈上的言辞恳切的奏折,这才发现自己是错杀了周伯仁。

原来周伯仁是为了自保所以才外示无情的,其实内里却极力为王导开脱罪名。

于是,王导拿着周伯仁的奏折,痛哭流涕地说:“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杀,幽冥中负此良友了。”

柳亚子在词中借用“伯仁由我”的典故,其实是自责,他是说李少石虽然不是自己所杀,但是毕竟是因为送他而死去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