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原文与赏析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文武,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制令各顺其宜,兵甲器备各便其用。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古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然则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也。(《商君书·更法》)
【注释】前世,以前的时代。教,政教,教化。伏羲: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又称伏牺、包牺、伏戏,相传他始画八卦,教民结网捕鱼,驯养牲畜。神农:古代传说中的三皇之一,中国农业与医药的发明者。姜姓,号烈山氏。一说即炎帝。尧:又称帝尧,名放勋,原始时代陶唐氏的部落首领,为帝时期约在公元前23世纪,建都于唐(今山西临汾),史称唐尧。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传说中的贤君,在位时期约在公元前22世纪。文:指周文王,姓姬,名昌,亦称伯昌,统治期间国力强盛。武:指周武王,姓姬,名发,周文王之子。西周王朝的建立者,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一带)。当时:顺应时势。汤:商汤,又称成汤,商朝开国之君。殷夏:殷:商朝,商朝第十代君主盘庚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位于今河南省安阳县),因此商也称殷或殷商。夏:夏朝,相传是由夏后氏部落首领禹建立。
【译文】以前的朝代政教各不相同,应该去效法哪个朝代的法度呢?古代帝王的法度不相互因袭,应该遵循哪个礼制呢?伏羲、神农教化民众不施行诛杀,黄帝、尧、舜虽然施行诛杀但不株连,到了周文王和周武王时代,他们各自顺应时势建立了法度,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礼制。礼制和法度都要根据时势来制定,政策和命令都要顺应当时的社会事宜,兵器铠甲和器具用备都要方便使用。所以我说:治理国家,并非只有一种方式;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一定非要效法古人。商汤、周武王称王于天下,并不是因为他们遵循了古代法度才兴盛起来的;殷朝和夏朝的灭亡,正是因为他们不肯改革旧的礼制才招致灭亡的。既然如此,反对旧法度的人,不一定就该遭到责难;遵循旧礼制的人,也不一定值得肯定。
【评说】时代发展了,人具体的需求也变了,但是普通民众对国家的期望却不会变,那就是希望政治清明,从而国富民强。对于制定国家法度的人来说,只要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就一定会赢得民心,这也是圣明君主们制定法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