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树大不一定自直》是什么意思
释义

《树大不一定自直》是什么意思

树大不一定自直

树大后自直的不多

树小容易校直

从小树修剪起

“树大自直”,是一些国人对小孩教育的理念。意思是小孩子调皮、懒惰、刁钻一些不要紧,成人后自然就变好了。在一些关于儿童教育的书中,许多作者专门引用现代教育学讲到的尊重人的个性,让其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中发展一类的观点,来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应当顺其自然的道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喜欢举出一大堆例子来,以证明孩子是不需要管教的。

不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事在每个时代都发生过,要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长河中找出几个并不费力。如推翻了秦王朝,成了汉朝的开国之君的一代帝王刘邦,小的时候就是个无赖;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的发明者恩里科·费米,小时候也曾经是一个出了名的“坏孩子”。但是,为“浪子”而不“回头”者则比比皆是,数不胜数。孰是孰非?尤其是在人人都被告之“只生一个好”的今天,从大处讲,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自然得加倍爱护;从小处讲,丫头小子就那么一个,“物以稀为贵”,何况是人?所以,无论在哪家,孩子都被视作掌上明珠,从前“孝子”的含义,也由儿子孝敬老子,转变成了完全“名副其实”的孝子——孝敬孩子。一家人都围着孩子转,只要孩子高兴,怎么样都行。看看那些“小皇帝”,不如意时撒泼打滚犹如羊角风发作,玩得兴起能使家里如遭洗劫……谁敢说个“不”字?于是,就有了不少的家庭,从小就放弃了对孩子“严管”的责任;也有些做父母的,当发现顽皮的小孩做错了事,本欲按“黄荆条下出好人”的古训“动武、动粗”时,又会遇到许多做爷爷奶奶的出面阻止。文明点的,即以“树大自直”告诫;粗鲁点的,则干脆说什么“若要打他,就先打我”。此举常常令许多为人父、为人母者难堪万分,并因此在儿女面前失去了威信。

“树大自直”的前提是根正苗正。在自然界,弯曲的小树,长大后一般是不会变直的。随便到野外去走走看看,长成的树自直的其实不一定很多。特别是山水画中,那笔直的树就更少。按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这绝非画家们完全故意之举。北京的景山上有棵歪脖子树,据说那是崇祯皇帝用以自尽的物件。皇帝死了几百年,那树到死也没能直起来。当然,如果去大森林里走走,那遮天掩日的参天大树,如栋梁之材的杉木,的确大多直挺挺地矗立着,很少有几棵是弯的,但遗憾的是,这些大树都不是长大才变直,而是天生下来就是直的。

小树更需不时修剪,要扶要培。既然弯曲的小树不会自直,小小年纪的孩子,当然也就一样。从小就放纵坏了的孩子,长大后会自尊自立的大概不会有很多。就像三国时那个“扶不起的刘阿斗”,纵有聪明绝顶的诸葛亮全力辅佐,也还是个不能守成的废物。人们大多还记得《孟母三迁》的故事,如果当初孟母也信奉什么“树大自直”,任由年幼的孟轲随波逐流,中国历史上恐怕也就难有这么一位杰出的思想家了。英国最杰出的乡土小说家、诗人哈代有过一首小诗,写一个孩子初生,大家视为珍珠宝贝,稍长大后便赞其如玉树临风,长成则为非作歹,终至于陈尸绞架。诗人可能是过于悲观了一点,但这悲观不是没有根据的。

树大自直来自三种错误心态。其一是,许多做父母的总认为自己的孩子自己最了解,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其实,仔细想一下,青年时代就不说了,因为有“代沟”理论,洋洋洒洒,动辄可写出万言。就以一般人在童年、少年时候的境况(如物质的、精神的,如生理的、心理的)言之,是不是每个人都做到了什么事都愿、都能、都敢对父亲母亲倾诉?其二是,娃儿都是自己的好。中国的父母亲,知道或发现自己的娃儿同别家孩子“过家家”时惹了祸,有几个不是去埋怨隔壁邻居“少家教”的?其三是,许多人总以为,自己都是一个“大好人”,言传不如身教,何必去唠唠叨叨?老子“英雄”,儿必“好汉”,娃儿哪会变坏?现在更有许多年轻的父母,还持有更“歪”的理论:那就是,自己这一代,在小时候吃的苦已经够多了,因此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再吃苦。这些心态不能说荒谬无知,也许都是“有源之水”,也许都称得上有根有据,但倘真以此对待下一代,那才不是“帮”了反而完全可能会“苦”了、“害”了他们!做父母的,还是有点“危机感”为好,免得年老时见了“不成器”的接班人,再吃“后悔药”。“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话虽武断了些,但以人类智力早期教育开发而言,却并非毫无道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5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