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明代文学·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赏析、鉴赏
释义

《明代文学·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赏析、鉴赏

《明代文学·张岱·西湖七月半》原文、赏析、鉴赏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2〕,灯火优傒〔3〕,声光相乱,明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4〕,携及童娈〔5〕,笑啼杂之,还坐露台〔6〕,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7〕,弱管轻丝〔8〕,竹肉相发〔9〕,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10〕,酒醉饭饱,呼群三五,跻人人丛〔11〕,昭庆、断桥〔12〕,嘄呼嘈杂〔13〕,装假醉,唱无腔曲〔14〕,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15〕,净几暖炉,茶铛旋煮〔16〕,素瓷静递〔17〕,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18〕,或逃嚣里湖〔19〕,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20〕,看之。

杭人游湖,巳出酉归〔21〕,避月如仇。是夕好名,逐队争出,多犒门军酒钱,轿夫擎燎〔22〕,列俟岸上〔23〕。一入舟,速舟子急放断桥〔24〕,赶人胜会。以故二鼓以前人声鼓吹〔25〕,如沸如撼,如魇如呓〔26〕,如聋如哑〔27〕”。大船小船一齐凑岸,一无所见,止见篙击篙〔28〕,舟触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少刻兴尽,官府席散,皂隶喝道去〔29〕。轿夫叫船上人怖以关门〔30〕,灯笼火把如列星,一一簇拥而去。岸上人亦逐队赶门,渐稀渐薄,顷刻散尽矣。

吾辈始舣舟近岸〔31〕。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頮面〔32〕,向之浅斟低唱者出〔33〕,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34〕,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35〕,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36〕,清梦甚惬〔37〕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卷七,介绍了当时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同时也刻画出各色人物的志趣心态。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中元节。杭州风俗,中元盛会,倾城至西湖游乐。

〔2〕峨冠:高冠。这里代指士大夫。峨冠博带是封建士大夫的服装。

〔3〕优:优伶,歌妓。傒(xi):同“奚”,仆役。

〔4〕名娃:著名的美女。

〔5〕童娈(luan):美貌的侍童。

〔6〕还坐露台: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还,通“环”。

〔7〕浅斟:指慢慢地喝酒。

〔8〕弱管轻丝:形容音乐轻柔。

〔9〕竹肉相发:箫笛声与歌声相随。竹,竹制的箫、笛等管乐器。肉,歌喉。

〔10〕帻(ze):头巾,古代男子用以包发。

〔11〕跻(ji):挤入。

〔12〕昭庆:昭庆寺,在西湖东北岸。断桥:原名宝祐桥,至唐代始称断桥,在西湖白堤上。 两处均为西湖胜景。

〔13〕嘄(xiao)呼:大声叫嚷。嘄:“嚣”的假借。

〔14〕无腔曲:不成腔调的歌曲。

〔15〕轻幌:细薄的帏幔。

〔16〕茶铛(cheng):煮茶用的三足小锅。 旋:不久,即刻。

〔17〕素瓷:洁白雅致的瓷杯。

〔18〕匿(ni)影:藏身。

〔19〕逃嚣里湖:为逃避喧嚣而躲人里湖。 里湖,金沙堤与苏堤东浦桥相接,其南面称里湖。

〔20〕作意:故意做作。

〔21〕巳出酉归:巳时出城,酉时返回。 巳时约上午九至十一时,酉时约下午五时至七时。

〔22〕擎燎:举着火把。

〔23〕列俟(si)岸上:排列在岸上等候。 俟,等候。

〔24〕速:催促。 舟子:船夫。

〔25〕鼓吹:音乐声。

〔26〕如魇(yan)如呓(yi):如梦中惊叫、呓语一般。

〔27〕如聋如哑:声音喧杂,听的人听不见,如同聋子;说的人等于白说,如同哑巴。

〔28〕止:只,仅。

〔29〕皂隶:官衙里的差役。 喝道:喝令行人让路。

〔30〕怖以关门:“以关门怖”的倒文,意为以关城门来恐吓游人,使他们早归。

〔31〕舣(yi)舟:将船向岸边靠拢。

〔32〕湖复颒(hui)面:形容湖面重新呈现出一片明洁。 颒面,洗面。

〔33〕向:刚才,方才。

〔34〕通声气:招呼问答。

〔35〕杯箸安:安放好杯子和筷子。

〔36〕拍人:扑面而来。 一本作“拘”。

〔37〕惬(qie):适意,畅快。



本文以简练的文笔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明末杭州的世俗民习和西湖风光,并将不同游客的看月情态、活动场景、妆束神情、兴趣爱好等分别作了绘声绘形的描摹刻画。作者之意在于嘲讽达官显贵附庸风雅和市井百姓凑热闹的俗气,标榜文人雅士清高脱俗的情致,对所分的五类人褒贬自现,且雅俗分明。褒贬不尽妥当,但立意别致,也表露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审美理想。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