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不列颠医院》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释义

《不列颠医院》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不列颠医院》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82 彩色片 116分钟

英国埃米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林赛·安德森 编剧:戴维·谢文 摄影:迈克·法什

主要演员:马尔科姆·麦克道尔(饰米克·特拉弗斯) 伦纳德·罗西特(饰波特) 格雷厄姆·克罗登(饰米勒)




【剧情简介】

不列颠医院庆祝建院500周年,医院附属的米勒外科研究中心也要在这一天开幕。典礼很隆重,皇室要人将出席。可是医院的工人正在闹事,纠察队把持着大门,不许车辆行人通过。由于伦敦城里恐怖活动频繁,12小时之内发生了13次爆炸事件,伤亡数十人,医院里所有休班的外科医生都被召回加班。

外科研究中心负责人米勒教授正在进行一次秘密试验——用人体器官拼制再生人。中心的开幕典礼上,他要公布他的实验结果。BBC记者彼得·曼利带领一个摄影组正在采访米勒教授并将拍下这一试验结果。

独立记者米克·特拉弗斯想抢先拍摄试验过程,伪装成擦玻璃窗的工人,在黑人女友护士佩西的帮助下,偷拍米勒教授和他的忠实女助手麦克米伦的活动。他发现这两个人支使开一个垂危病人身边的护士,拔掉氧气管,切下刚断气的病人的头颅。研究中心有个冷冻室,分门别类冻着人体各个部位和各种器官,供移植用。米克冒生命危险拍下这极其机密的镜头。本来,这些镜头传到停在附近的一辆工作车内,应该由车里面的工作人员录下图像。可是他们兴致勃勃地在看电视新闻,根本没有注意米克传过来的镜头。

医院里各部门工人都在闹事。勤杂工挡住急救室去路,不许病人入内。行政主管文森特·波特派助手比勒斯去解决问题。比勒斯答应给勤杂工增加两倍加班费,外加每人一份鸡蛋、香肠。问题得到解决。厨房的炊事员罢工,抗议特等病房的伙食比普通病房好。早餐开不出,特等病房每人只发一个橙子。病人大为不满,尤其是住在特等病房的一个非洲国家总统阿明,把送橙子进去的人扔了出来。

医院举行高层会议,讨论如何保证贵宾的安全。参加者有皇室顾问安东尼博士(一个侏儒)和男性化的费立兹夫人,以及英国警方苏格兰场的负责人。安东尼要求把大门口的闹事者抓起来,波特说,现在已经不是19世纪,不可能随便抓人。苏格兰场负责人宣布,皇室贵宾到达时,不能有任何人出现在天台和阁楼。会议决定庆祝活动分三部分:欢迎仪式、午宴和米勒外科研究中心开幕——米勒教授演讲并作示范。波特提出,午宴要给工会代表留座位。皇室顾问开始不能接受,但当意识到如果没有工会代表参加,安全很难得到保证时,他们只得同意了。

工潮不断扩大。波特亲自出马和工会领袖基廷谈判,以邀请三位工会代表参加招待皇室成员的午宴及向有特殊贡献的工会代表授勋衔为条件,要求复工。基廷欣然同意,号召工人要以整体利益为重,立即准备午餐,免使皇室贵宾受窘。工人响应号召,大家高歌友谊万岁。基廷等三位工会代表衣冠楚楚地准备参加宴会。皇室顾问向他们教授礼仪。工会秘书格利舒太太学会了行屈膝礼和说“荣幸之至”。

米克混进外科研究中心打算拍摄最关键的实验过程,不幸被发现。米勒下令佩西往米克的大动脉注射麻药,然后放进冷冻室备用。实验进行到关键时刻,各部分人体已拼凑好,只欠一个头颅时,才发现原来冻着的头颅已由于停电化了冻,变成一滩肉浆,无法使用。米勒急令抬出米克,切下他的头颅代替。佩西悲痛万分。

城里的黑人抗议不列颠医院为吃人肉的阿明总统提供服务,到医院门口示威。他们高喊打倒资本主义的口号,要求医院取消特权制度,让特等病房的病人出院。示威者和罢工工人结合起来,声势愈来愈大。基廷一看势头不对,决定到外边投入示威者的行列,声称“这是更大的效忠”。停在医院门口的工作车内的同事,呼叫不到米克,也跟着示威人群行动,工作车被示威者占领。

皇室顾问看到局势混乱,要求取消皇室贵宾到医院参加典礼的计划。可是无线电话失灵,无法与贵宾取得联系。他们已经启程。波特灵机一动,让格利舒太太脱下白衬裙,举着它权充白旗去和示威者谈判。他保证把特等病房的病人赶出医院,换取示威者允许救护车闯入。示威者同意,双方握手言欢。两辆救护车随即通过。示威者欢呼特权制度已被打倒,医院不再为特权阶级服务,而为爆炸事件的受害者治疗。殊不知救护车里正是皇室贵宾和卫队,还有日本大使一名。

贵宾到达,庆祝活动开始。警察守着医院大门,事情似乎是万无一失了。谁知佩西拿起米克的摄录机继续他未完成的工作,把皇室贵宾的活动全部拍了下来。镜头传到工作车的电视屏幕上,示威者一看皇室要人已进了医院,发觉受骗,愤怒地冲进医院。这边典礼正在进行,那边警察和示威群众在英国国歌声中大打出手。波特临时决定压缩庆祝活动内容,取消午宴,宾主直接到米勒外科研究中心观看示范实验。示威群众跟着冲进研究中心。米勒说服他们一同参加观看。于是,贵宾和平民一同坐下静听米勒的冗长演讲。

米勒说:人类能创造奇迹,能上太空,能使沙漠变良田,能把蔬菜移植到月球。然而,全球各种生物中,也只有人类选择了自相残杀。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已经发生了230次战争。北美洲电影明星一天的收入,可供南美洲饥民吃100年。我们浪费、破坏、迷信,把权力交到国家和宗教领袖手中。我们有偏见又短见,把资源滥用于破坏性工具上。数以百万计的人们陷入贫困、饥饿、被忽视,被剥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因为人类忽视了脑子。人类已经迈进一个有着一切可能的年代,但却尚未摆脱软弱无能的躯体,以及陈旧的道德观念。这是与科学时代不相容的。人类仍受着原始时代的脑子的支配。只有具备崭新头脑的人,才能引导人类迈进新纪元。这样的人已经出现,已经创造出来了。

这时,台上出现一个巨型脑子。米勒接着说:“人造脑子比人脑强10万倍。不过,不出10年它又落后了,它将被1/8平方毫米的硅嗣片取代。不出15年,全人类的智慧都能容纳于一个火柴盒中。”最后,巨型人造脑发出声音:人是什么?是崇高的理性,无尽的才能,优雅的举止,非凡的知识。



【鉴赏】

黑色喜剧《不列颠医院》是一部政治讽刺片,借一家历史悠久的医院暗喻老牌大英帝国目前的窘境。任何一个了解英国现状的人看了都会报以会心的笑声。不过,一个不熟悉英国的观众,则只会视之为一部闹剧。曾几何时,英国被誉为“日不落帝国”,如今它已日落西山。昔日的强盛不复存在,代之为种种难以解决的问题。国内阶级分化加剧,贵族阶层依然高高在上,矜持而保守,劳动人民不满;北爱尔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恐怖活动有增无减,社会动荡不安;工党在70年代利用人民不满情绪取代保守党上台之后,推行“福利国家”政策,实行免费午餐、失业救济等有益中下阶层的措施,却由于减弱了竞争机制,引起平均主义弊病;工人愈来愈懒散,纪律松懈,效率降低,罢工如同家常便饭。这些后果一直延续到工党下台,保守党重新执政的今天。

导演林赛·安德森作为英国“自由电影”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把英国商业电影引向了现实主义道路。他的影片大多探讨社会上有争议的问题。林赛·安德森最著名的影片《假如……”》(1968)抨击了英国现有教育制度束缚人的创造性。1958年,他曾在一篇文章里表达了自己对电影的观点:“拍电影,或对电影进行有益的探讨,不可能不涉及制度问题,因为电影是在制度之内制作;而涉及制度,又不可能不思考制度的基础,制度发展的道路,支持制度的目的,以及制度代表的利益。”《不列颠医院》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假如……》一脉相承。它是继《假如……》及《啊!幸运儿》(1973)之后第三部以叛逆者米克·特拉弗斯为主要角色的影片。通过特拉弗斯的遭际,安德森提出了许多严肃的社会问题。不列颠医院实际上是英国的缩影。社会上种种弊端那里都有反映。

影片开始,一辆急救车驶往医院。车内是个奄奄一息的老人。罢工纠察队把住大门,要检查病人证件才许通过。好不容易进到急救室,工作人员怠工,正在打扑克牌。送来病人打断了他们的牌局,才想起看表,原来下班时间已到。于是大家一哄而散。结果,垂危的病人一命呜呼。几个镜头便生动地说明一个问题:500年古老医院这部机器已经腐朽透顶,运转不灵了。

接着,观众发现,运转不灵的并不仅仅是医院,而是整个社会。当特拉弗斯冒着生命危险潜入医院偷拍米勒的实验时,停在外面工作车里的同事却自顾看电视,让特拉弗斯以生命代价换来的珍贵图像白白闪过而没有收录下来。米勒付出全部心血的实验所需用的人头,又因为停电化为乌有。甚至皇室顾问要和皇室成员联络,电话都失灵。城里交通更由于汽车工人罢工而陷于瘫痪。医院里不用说,各部门工人相继罢工,尤其是厨房抗议特等病房特权的罢工,使病人的早餐只有一个广柑。

象征着特权阶层的特等病房确实享有特权。那位富甲天下的非洲国家元首阿明,带领全家和侍从,甚至宠物,住进特等病房,就像住在希尔顿酒店一样。其他特等病房的病人也坚决维护等级制度,宣称“宁死不住普通病房”。他们一厢情愿地至死不承认历史已经改变。一位长期住院的老爵士,虽然命在旦夕,仍不断呼叫:“大英帝国是天堂!”

对于作为大英帝国象征的皇室,安德森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两位皇室顾问,一是侏儒,一是男性化的女人。全是被扭曲的人。那位皇室贵宾,虽然没有明确道出身份,但从其性别、年龄、体态、服装、帽饰中一眼就能认出——她正是英女王本人。而她的出场,竟是躺在一具棺材里偷运入医院。这在英国这个非常保守的国家是极大的亵渎。还有另一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在示威群众冲击下,贵宾们匆匆举行完典礼奔向研究中心。波特按原定计划,向女王献上新的研究中心大门钥匙,请她开启。不料女王拧来拧去开不了锁。波特急得一把抓住她的手使劲地拧。按照英国礼仪,女王的身体是任何人不能挨碰的。1992年英女王访问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总理在欢迎仪式上搂了英女王的腰。这被电视台记者拍了大特写,成为国际上一条轰动新闻,许多报刊就此大作文章。安德森故意拍波特抓住英女王手的镜头,除了强调出当时的狼狈相之外,亦有向律戒挑战之意。观众从这个镜头也可看出,安德森如何以精炼的篇幅传达极其丰富的信息。这种简洁细致的手法还在另一场戏里有所反映:当举行那走过场的典礼时,宾主双方心里都巴望它快点结束。可是乐队好不容易才奏完英国国歌,又奏起日本国歌。各人无奈只好又站起来。而那边示威群众眼看就要冲过来了。英国人的墨守成规在短短几个镜头里表露无遗。

安德森对工党政策带来的后果亦极为不满,因此片中工会代表也是被抨击的对象。他们满嘴马列主义,引经据典,连“敖德萨阶梯”也作为卖弄知识的本钱。但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见风使舵,谋求私利,一有机会,随时可向贵族阶层屈膝,置工人利益于不顾,他们是十足的工人贵族。工人斤斤计较蝇头小利,有三处地方将此表现得惟妙惟肖。其一,特拉弗斯伪装擦玻璃工人,要求真正的擦玻璃工人帮忙。那工人开口便要求与特拉弗斯平分收益。后来讨价还价半天,最后以150镑谈妥;其二,波特的助手拜鲁斯和急救室工人谈判,要求他们撤除路障让伤者进院,答应把加班费增加一倍。工人不干,要求两倍加班费,外加鸡蛋和香肠;其三,波特要工会代表基廷让厨房工人复工,答应请工会代表参加欢迎皇室成员的午宴,另外还授予“大英帝国受勋者”称号。基廷表示很高兴参加午宴,但称号则要求改为“大英帝国受勋官员”。讨价还价的内容由金钱、物品直到荣誉称号,贪婪本色活灵活现。

《不列颠医院》有一条支线是探讨科学发展问题。科学对现代有什么作用?对未来有什么影响?贵宾参观医院,来到一个设备非常现代化的病房。这个病房本来可以借助先进设备由一个护士护理17个病人。可是,仅仅由于缺少清洁工,病房一直未能启用。那唯一的护士坐在电视机旁打毛衣。先进的科学被落后的管理完全抵销了。

特拉弗斯在工作车里的两个同事闲聊。一个说他来自东方——印度,那里是饥饿。另一个说他来自西方——美国,那里是暴动、革命、抢劫。现实如此,未来又如何?米勒在最后的长篇演讲中说道:“到世纪末,世界人口将增加三倍。2/3的植物,55%的动物,70%的自然资源将被摧毁。100个现在活着的人之中,有80个会在营养充足的情况下莫名其妙地死去。而剩下的少数则会沉溺于奢华之中。”米勒认为,人类存在这些问题,完全是因为忽视了脑袋。人类已经迈进了一个有无穷机会的时代,但脑子却仍然停留在原始时代。因此,他的科学实验是换头。而他制造的新人类,正是用了代表叛逆的米克·特拉弗斯的脑袋。

不过,作为一部政治讽刺片,米勒最后的冗长而严肃的议论与前半部这个人物的基调以及影片的基调均不大调和。因此,国外一些评论家在介绍这部影片时宁愿避开这场戏不谈。但无论如何,《不列颠医院》还是一部非常具有林赛·安德森个人风格的发人深省的影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