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忠》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释义

《忠》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忠,中国古代道德规范之一。『忠』,尽力为人谋,中人之心,故为忠。『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忠,从中,从心;本义作『敬』解,见《说文解字》,古人以不懈于心为敬;必尽心任事始能不懈于位;故忠从心。又以中有不偏不倚之意,忠为正直之德,故从中声,原意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后有忠于他人、忠于君主及国家等多种含义,如『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有时特指臣民对君主和国家应尽的道德义务。

21

【解读】

“忠”是规范一切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待人接物的基本之道。其具体要求是诚而不欺、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助人为乐等。如《增韵》训“忠”为“内尽其心而不欺”。孔子在回答子张问“行”时则说“言忠信,行笃敬”;在回答樊迟问“仁”时言“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在回答子张问“政”时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在回答子贡问“友”时说“忠告而善道之”。《孟子·滕文公上》则有“教人以善谓之忠”等。这些表述都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

【原文】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出自宋·程颐《程颐文集》

【译文】

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22

【解读】

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自省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

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论语》中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出自《论语·学而》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23

【解读】

忠是存心居中,正直不偏。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

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因此无论是做大事业的,还是在平凡职位上的,要想真正做好,须臾都不能离开忠字。

【原文】

尽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

——出自宋·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译文】

对别人尽心尽力就是忠心,不自欺欺人就是诚信。

24

【解读】

“忠”也是民对待国家的态度和行为。这一含义在《左传》中有较多表述。如晋大夫赵文子说:“临患不忘国,忠也。”晋大夫荀息说:“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在困难面前,能够先想到自己的国家;有利于国家的事情,知道了就义不容辞地去做,这就是“忠”。可见,“忠”不仅是人与人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也包括了个体对国家的责任和义务。

【原文】

临患不忘国,忠也。

——出自《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

面临祸患仍不忘国家,这是忠诚的表现。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5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