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了
植物湾
关节僵硬
沉默寡言。
我是那
开辟道路的人
有了路你才能
舒适地前行。
我是那
派去地狱的兵
沙漠中掘出
维系生命的井。
我承受酷暑
披荆斩棘开路
背上尽是
伤痕血污。
我采伐森林
我开采岩石
靠我的劳动
国家才有今日!”
年迈的植物湾
太阳升落其间
一天又一天……
有些人岂不羞愧
居然想否认
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
将一个民族高擎!
(刘新民 译)
注释:
植物湾,位于悉尼东南。诗中的植物湾象征澳洲早期开拓者。
【赏析】
这首诗十分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早期开拓者勇敢坚强的高大形象,歌颂了他们不畏艰难的独立精神和奋斗精神。这种独立与勇敢也正是澳大利亚民族永远不能忘却、值得代代相承的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自立、自强,不断前行的精神源泉。
植物湾,位于悉尼东南。在诗中,它象征澳洲早期开拓者(或称丛林人)。“我老了/植物湾/关节僵硬/沉默寡言”,诗人一开头形象地描述了早期开拓者老态龙钟的形象。在岁月的流逝中他们渐渐地老了,关节僵硬起来,行动也不便,思维变得有些迟钝,沉默不语。这里其实是诗人为下文埋下伏笔,因为读者不禁要问:“他们为什么关节如此僵硬,为什么沉默寡言?”
接下来,诗人用自叙的方式描写了早期开拓者与环境抗争的功绩,他们年轻时英勇高大的英雄形象与如今老态龙钟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是那/开辟道路的人/有了路你才能/舒适地前行。我是那/派去地狱的兵/沙漠中掘出/维系生命的井。/我承受酷暑/披荆斩棘开路/背上尽是/伤痕血污。/我采伐森林/我开采岩石/靠我的劳动/国家才有今日!”这里诗人运用了四个排比句描写出早期开拓者的辛勤劳动和面对的艰难险阻,道路是他们顶着烈日骄阳开辟出来的,水源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沙漠中开采出来的。有了路与水,我们才得以生存和繁衍生息。为了更好地建设家园,他们还要去采伐树木、开采岩石,因为木材和石料是建造房屋的基本材料。不言而喻,如今美丽的家园都是老一辈人用累累伤痕和鲜血换来的。我们知道,澳大利亚从英属殖民地时期到19世纪八九十年代已经走完了一百多年的历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人们的民族独立意识日趋强烈。而澳洲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现状熔铸出了早期开拓者粗犷、爽朗、幽默的性格,这些人已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移民,而成了与新大洲共命运的“澳大利亚人”。他们在与恶劣环境作斗争、求生存的过程中,将澳大利亚铸就成一个独立的民族。这些早期开拓者是以“丛林汉”的姿态代表着澳大利亚人,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者和实践者。
可是,他们如今已老矣,“关节僵硬”、“沉默寡言”、“长满老茧”已经成为他们的真实写照。“年迈的植物湾/太阳升落其间/一天又一天……/有些人岂不羞愧/居然想否认 /是这双长满老茧的手/将一个民族高擎!”他们人虽老眼昏花,但他们身上顽强拼搏、不畏困难险阻的精神却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正是他们身上的拼搏精神将这一“民族高擎”,使澳大利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们的功劳和伟绩不仅不能否认,而且这种精神还要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这首诗歌激情洋溢,节奏明快,主题鲜明。它和《别闷闷不乐》一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情流露。所不同的是,前者是一种劝诫的口吻,后者则是谴责与号召的口吻——谴责那些企图忘却历史的人,那些否定前人功绩的人,甚至那些遗忘精神支柱的人,同时诗人也号召新时期的澳大利亚人继续发扬这种积极向上、勇于进取、不畏艰难的精神,将这种精神融入民族主义运动中去,争取民族的独立与富强。与此同时,诗歌中也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喻 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