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宪问》原文|注释|赏析
释义

《宪问》原文|注释|赏析

(一)宪问耻。子曰:“邦有道,穀;邦无道,穀,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二)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三)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四)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五)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六)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七)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九)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十)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十二)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十五)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十六)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十七)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二十)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二十一)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二十二)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二十三)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二十四)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二十五)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 使乎!”

(二十六)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二十七)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二十八)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二十九)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三十)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三十一)子曰:“不逆诈,不亿〔51〕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三十二)微生亩〔52〕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53〕者与?无乃为佞〔54〕乎?”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55〕也。”

(三十三)子曰:“骥〔56〕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三十四)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三十五)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57〕人,下学而上达〔58〕,知我者其天乎?”

(三十七)子曰:“贤者辟〔59〕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子曰:“作者七人〔60〕矣。”

(三十八)子路宿于石门〔61〕。晨门〔62〕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三十九)子击磬〔63〕于卫,有荷蒉〔64〕 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65〕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66〕,浅则揭〔67〕。”子曰:“果〔68〕哉!末之难〔69〕矣。”

(四十二)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70〕。”

〔注释〕  宪:孔子弟子,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  穀:这里指担任官职拿俸禄。  克:好胜。  伐:自夸。  欲:贪欲。  怀居:留恋家中的安逸生活。  危:率直。  孙:同“逊”。  南宫适(kuò) :孔子弟子,姓南宫,名适,字子容。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嫁给他。  羿(yì):传说夏代有穷国的君主,善射,曾夺取夏太康的王位,后被其臣寒浞(zhuó)杀害。  奡(ào):寒浞之子,后为夏君少康所杀。荡舟:用手推船,传说奡力大,能陆地行舟。  稷:传说中周朝国君的祖先,教民种植庄稼。  惠人:对人民有恩惠的人。  子西:楚国的宰相,名申。  彼:他。彼哉:只用指示人称代词称他,表示此人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  人也:有本领的人。  伯氏:齐国的大夫。骈(pián)邑:齐国地名。三百:三百户。  没齿:意为终身。整句的意思是,齐桓公夺取伯氏之食邑赐给管仲,伯氏自知己罪,而心服管仲之功,终身穷困而无怨言。  成人:成为一个完美的人。  臧武仲,名纥,鲁国大夫。知:同“智”。臧武仲在齐国时根据政局估计齐庄公的统治不会长久,设法拒绝了庄公给他的封地,后庄公被杀,他未受牵连。  公绰:即孟公绰,鲁国大夫。不欲:克制欲望。  卞庄子:鲁国大夫,封于卞邑(在今山东泗水县东),传说他曾只身打虎。  何必然:何必一定这样要求。  要(yāo):通“约”,意为贫困。  晋文公:姓姬,名重耳,公元前636—前628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谲:欺诈。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一。  召忽:公子纠的家臣,在公子纠被杀后自杀身亡。  管仲不死:管仲原来也是公子纠家臣,受到齐桓公赏识,公子纠死后就投靠了他。  九合诸侯:多次邀集诸侯盟会。  不以兵车:意为不用武力。  如:就是。  微:没有。  被:同“披”。衽(rèn):衣襟。左衽:前襟向左,我国古代少数民族衣服式样,中原衣服式样是右衽。  谅:诚信,这里指毫无意义地守信守节。  自经:自杀。渎(dú):沟渠。  怍(zuò) :惭愧。  为之也难:指讲大话不惭愧,做起来就很难。  陈成子:名恒,又叫田成子,齐国大夫,于公元前481年杀死齐简公,并夺取了齐国政权。简公:姓姜,名壬,公元前484—前481年在位。  三子:即鲁国权臣季孙、孟孙、叔孙三家。  从大夫之后:曾做过大夫。  之:到,往。  犯:犯颜直谏。  上达:上进,求道。  下达:堕落,贪财。  为己:为了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蘧(qú)伯玉:卫国大夫,名瑗,孔子在卫国时曾住在他家,回到鲁国后蘧派人来问候孔子。  使乎:以赞赏的口气说使者。  知:同“智”。  方:比,比较人物的长处和短处。  逆诈:猜疑欺诈。 〔51〕 亿:同“臆”,猜测。 〔52〕 微生亩:姓微生,名亩,鲁国人。  〔53〕 是:这样。栖(xī)栖:忙碌不安的样子。 〔54〕 无乃:岂不是。佞:能言善辩,花言巧语。 〔55〕 疾:痛恨。固:固执,守一而不知变通。 〔56〕 骥(jì):千里马。  〔57〕 尤:责怪。 〔58〕 上达:上达天命。 〔59〕 辟:避开。 〔60〕 作者:这样做的人。七人:即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一说此七人不可实考。  〔61〕 石门:地名,一说是鲁国都城的城门。 〔62〕 晨门:负责早晨开启城门的人。 〔63〕 磬(qìng):一种打击乐器,以玉、石或金属制成。 〔64〕 荷:肩挑。蒉(kuì):草筐。 〔65〕 硁(kēng)硁:石声,这里描写乐器发出的声音,用以显示浅薄。 〔66〕 深:河水深。厉:穿着衣服涉水。 〔67〕 浅:河水浅。揭:提起衣服涉水过河。  〔68〕 果:确实,指荷蒉者确实是个隐士。 〔69〕 末:无。末之难:如以这种态度对待世事,也就没有什么困难了。 〔70〕 诸:“之乎”的合音。病诸:做不到这一点。

〔鉴赏〕 本篇论述的人与事非常广泛,但是其中心思想十分明确,就是大力倡导自我修养,培育完美的人格。虽然孔子在其一生不同时期竭力强调要实行的思想和要做的事情多种多样,但是在他看来,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所有的事情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自我培育理想人格。关于自我修养,孔子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想,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思想体系。本篇的文字涉及这一思想体系的许多重要方面。

儒家自我修养学说的一个理论基点是自我应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即人首先要认识自身,审视自身,反省自身,充实自身,发展自身,完善自身。对此孔子有一经典性表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第二十四章)这里“古之学者”代表学风正的求道者,而“今之学者”则是指陷溺于歪风之中的士人。“为己”的内涵极其丰富,自然包含充实、发展、完善自我的意义,也有自我创新的含义。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在解释这句话时说:“为己,欲得之于己也。”(朱熹《四书集注》转引)此语可以说揭示了孔子之说的深义。

“为人”与“为己”相对立,是说学习知识是为了向别人炫耀,或者是为了让别人赏识,为了名利,这就要适应别人的价值标准,从而丧失自我的价值,也像二程所说:“今之学者为人,其终至于丧己。”(同上)

孔子一贯主张关爱他人,为社会和国家效劳,避免陷入自我中心的陷阱。但是在他看来,所有这一切都应以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前提,都不应取代、妨碍自我修养,因此在第四十二章中孔子提出:“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不修己当然也就做不到“安人”、“安百姓”。可见,“修己”是孔子学说的总纲。

从“为己”的基本理念来看,修己不是消极地顺应他人和环境,消极地遵守外在的、固定的行为准则,而是积极地充实、完善自我,是培养内在的精神生命力。这也就是说修己是为求得自我觉悟。孔子多次讲到的“耻”,就是指一种自我觉悟,即摆脱盲目和麻木不仁的状态,认识到自己某种思想、言论和行为的丑恶,从而从内心产生一股巨大的自觉的精神力量,追求真善美。孔子在各种场合强调,不要以任何外部事物来妨碍对内在的完美的自我的追求。第二十九章说子贡喜欢议论别人之长短,虽然喜爱评论他人是人之常情,但是孔子仍然批评了他,孔子的考虑是人们应当始终首先关注自身之长短。第三十章中孔子又提出,不要因为没有受到他人的了解和赏识而影响自己的心情,始终要考虑自己有什么欠缺要加以弥补。

本篇对于修己要达到的目标——理想人格,作出了许多规定。孔子所期待的理想人格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心胸狭隘、思想贫乏、循规蹈矩的人,而是一个具有不竭的精神动力完善自身、全面地发展自身、自觉地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谦谦君子。这一篇孔子的言论充分反映了这一点。

理想的人格在知识和精神上是非凡的。所以在第十二章中孔子提出:“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孔子的要求是多方面的。第二十八章提出了要具备“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这三个方面,要求也很高。本篇对于理想人格的一些突出的品质也作了具体的描绘,它们有以下这些方面:

理想人格有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实现心中的理想,敢于向命运挑战,不怕遭受挫折和失败,就像第三十八章中看守城门的人对孔子的描绘:“知其不可而为之。”

理想人格是正直的,第三十四章中孔子主张“以直报怨”,第十五章中孔子在评价杰出的历史人物时指出“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都反映了他对正直的重视。

理想人格要以实际行动帮助他人,使人们得到实际的好处。所以第七章中孔子说:“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他特别欣赏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因为他实行使人民得到实惠的政策,所以称他为“惠人”。辅佐齐桓公的管仲在孔子时代受到非议,但是孔子多次热情地赞扬他,因为他有功于人民和中华民族。孔子称赞他“九合诸侯,不以兵车”,就是说他给人民带来和平。孔子还赞扬他保存了中华文明免遭外族入侵(见第十七章)。孔子特别重视“修己以安百姓”,他甚至说连尧舜这样的圣人都难以做到。可见,在孔学中修己不是单纯的个人行为,不只是一项内省的精神活动,它还同完善外部世界的实际活动相结合。

此外,本篇还指出理想人格是宽厚的,不怨恨人,如他说“不怨天尤人”。不怨恨人才能理解人,才能爱人;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完善自身。

总之,“修己”是要让人性得到全面的发展。后世儒家知识分子在社会与文化的各个领域都有一些杰出的代表涌现,这与孔子这种“修己”理论不是没有关系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6:2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