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客窗闲话》介绍|赏析
释义

《客窗闲话》介绍|赏析

客窗闲话

清光绪元年(1875)味经堂藏板本《客窗闲话》扉页书影

清光绪元年(1875)味经堂藏板本《客窗闲话》正文书影

清代文言短篇志怪小说集。八卷,续集八卷,一百三十篇。题“盐官吴炽昌芗厈著”。作者吴炽昌,号芗厈居士,浙江盐官(今属海宁)人,约生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成书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道光敬义堂藏板本;清光绪元年(1875)味经堂藏板本,藏辽宁省图书馆;清光绪“申报馆丛书”本;民国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笔记小说大观”石印本。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排印本,1987年时代文艺出版社排印本,1988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历代笔记小说丛书”排印本,1995年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笔记小说大观》影印上海进步书局石印本。

《客窗闲话》除谈及鬼怪狐仙外,主要记录江浙一带的地方传闻及京都等名城中的一些遗闻轶事。既有上自皇帝权臣,下至商贩仆妇、盗娼丐窃各色人物,又有乾隆东巡、台湾林爽文起义、白莲教起义、禁烟运动以及崇明乡勇抗击英国军舰等历史事件。书中反映了一些历史事实、世态风情,体现了作者惩恶扬善、移风易俗的意图和较为进步的思想倾向。

全书多记人事,有很多故事反映了封建专制者的穷奢极欲,草菅人命和昏聩无能。《公大将军延师》、《孝女》、《场外孝廉》、《诉讼师》等小说从各个侧面揭露了官场的腐败,有力地抨击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在书中描写的工匠、樵夫、农夫、乞丐等贫苦下层人民的身上,往往体现了市井细民的诚朴、忠厚、不贪私利、助人为乐乃至舍己为人的优秀品德。如《冯皮匠》、《郝连大娘》、《齐叫化》等,使人们在黑夜中看见了一线曙光。书中还塑造了一些身怀绝技、有胆有识而才智出众的优秀妇女形象。她们有的力大无穷(《难女》),有的孤身一人,严惩巨寇(《孙壮姑》),有的有胆有识,临危不惧,扶持正义(《查氏女》)。她们不仅有智慧、有才干,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而且帮助人们清除社会污秽。这表明作者对待妇女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礼法的观念,反映了时代的进步倾向。

本书写鬼神怪异的篇幅并不多,但大都表现了不信鬼神、敢于斗争的精神,而写到轮回业报的故事,则体现了作者劝善惩恶的初衷。书中的武侠传奇大都塑造了身怀绝技的侠客,故事情节也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

此书作者在艺术构思上追求“命意新而措词浅”(《自序》)。叙事质朴无华,情节简明生动,篇名多用人物姓名、称谓,显示出史传文学的特点。语言清丽,写景状物,往往声色毕现,体现了文言小说的语言由古雅简朴向清新流丽发展的趋向。

冯皮匠

武陵一个姓冯的穷皮匠,每日里挑担行商,年底时因欠债五、六串钱无力偿还,就想潜入城外山洞躲债。当他带着干粮被褥来到山洞时,发现山洞中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这个人衣着华贵,坐在石头上像个木偶,吓得冯皮匠误以为进了富人的坟冢。原来此人姓姚,是一间洋货行的老板,因年景不好放出的货没能及时收回货款,欠债五十万金,供货商们纠集在家中逼债,不得已潜入山洞躲避,此刻已是饥渴交迫。冯皮匠得知真情,同病相怜,慷慨地把自己的干粮茶水拿出,姚老板饱餐一顿后,问清了冯皮匠欠债的数额,就将自己腕上的金镯解下交给冯皮匠,让他拿去当来钱还债,余下的钱置办酒饭送到山洞来。冯皮匠还了债,回家与妻子置办酒饭,因家里长时间没有生火做饭,炉灰堆积,堵住了烟道。冯皮匠用锄头清除炉灰,不小心又把炉子挖塌。情急之中,夫妇俩只好掘地作灶。没曾想挖出六缸银子。夫妇俩又喜又惧,害怕因暴富而遭欺诈。冯妻觉得,那洞中躲债的富商,虽素昧平生却能慷慨相助,可见是个重义的人,不如把这天赐横财都给他,既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自己也可以找到依靠。这正中冯皮匠下怀。他回到山洞中将实情告诉姚姓富商。富商大喜,与冯皮匠结拜兄弟。靠这天赐银两,富商度过了危机。他把冯皮匠夫妇接入家中,从此同室居住,合业经营,生意兴隆,冯皮匠的后人至今仍是一方巨富。

呆官

一个书呆子中了进士,授为县令,他的亲友考虑到他的“呆”,就给他推荐了一名干练且熟悉礼仪制度的仆人。先是拜谒上级,呆官总是进错门,幸得仆人及时纠正并向他解释:拜见上级不可由中门入,拜见同级则不可由偏门入,方才大悟。呆官礼待下人,仆人劝他应知官体尊严,但谒庙行香却因傲慢而遭师生讥诮。呆官坐堂错漏百出,为报地保当初欺辱之恨,却打了一个毫不相干的地保;为教训纫工之子不孝之罪,却打了一名父母早亡的纫工;于醺醺中升堂,恼怒喊冤者扰其酒兴,拍案喝打,吏役问打多少,呆官伸指说:“再打二斤!”以至哄堂大笑。呆官才酒醒,惭愧而退。呆官坐轿,只见二人抬杠,却有四人领钱,责其冒领。轿工讥笑他:“后拥前呼,则洋洋得意。谒见上司,则不敢放屁。问词对案,则昏天黑地。何以结讼,则拖来扯去。”呆官终因糊涂而被罢免。其实,呆官虽呆,却胜于那些任人唯亲、贿赂公行、挪移亏欠、贪婪偏执,反而自以为精明强干者多矣。未知谁呆啊!

白安人

一个名叫钟俊的穷书生,父母早亡,孑然一身,靠设馆教书糊口。本来无人问津,中举后同乡人争相与他联姻,但他因仕宦未成,都予以回绝。邻乡一姓白的武官,女儿白安人到了嫁人的年龄,想招一个读书人做上门女婿,但因为自己是武官,女儿又有赳赳武者之风,没有人愿同他结亲。钟俊得知白家家底殷实,欣然上门入赘。白安人容貌甚美,夫妇俩相处得很幸福。钟俊解散了学馆,又被选拔到外地做官。因为要远行赴任,白武官为女儿准备了大量的财物,并配备了百余名侍女仆人和船队来运送。因为太过招摇,引起了沿路盗匪的邪念,只是碍于众多的侍卫和家丁,加之晚上多停泊在大城市港口,一路上只是乘小船盯梢,却不敢下手。一天夜里,月朗风清,钟俊和妻子白安人在船上下棋,命水手乘月色行船。盗匪大喜,乘百余艘舰艇唿哨而来。船上人闻声战栗惊惧,只有白安人镇定自若。她命令水手停船,将船串联锁定,主船居中,并熄灭船上灯火。她和手下女仆都换上短打装束,女仆们手握一把棋子,她腰挂铁弹子,分头各处埋伏。盗贼们刚一上船就被埋伏在桅杆顶上的女仆飞来的棋子击中要害,落水而亡。匪首手持盾牌,挡住上面打来的棋子,冲上船来,正要进舱,没想到白安人埋伏在舱中,用铁弹子将他打入江中。群匪无首,顿时做鸟兽散。原来飞棋子和飞弹的技艺是白安人从小跟父亲学的,又教给仆妇,今夜她有意让女仆埋伏在桅杆顶上发棋子杀贼,盗贼只顾防着上面,自己却埋伏在舱中,从下击之,一举成功。对妻子的智勇兼备,钟俊不胜叹服。到任六年后,钟俊与一个许姓军官意气相投,结为兄弟,来往密切。因见他大热天不摘帽子,问其缘故。许姓军官据实相告。原来他曾是江上盗匪,一次行劫时被铁弹子击伤头骨,虽然保住了性命,却不能见风,所以不敢摘帽。得知击伤他的是一妇人,盗匪决心改过自新,投奔边疆,屡建战功,五、六年后才有了今天的官职,所以他把这击伤他的妇人看作恩人。而得知这个恩人就是眼前结义兄弟的夫人,许姓军官骇然惊起,感慨这真是上天对他的教诲。

义丐

河北有一个乞丐,孑然一身,每天在集市中乞食,吃饱后就出城到树林里睡大觉。某日,一骑马人驰过,背囊破裂,将金银珠宝掉在路上,乞丐叫他,他没有听见,飞奔而去。乞丐拾起财宝,心想:“我如果拿这财宝去换钱,那商人一定会怀疑我是强盗;缉捕的人看见,定会夺走。即使不是这样,同伴们见我有珠宝,难道有不想着杀人夺宝的人吗?这财宝真是个祸根,不如将它献给官府以脱身,这难道不是旷然自得之道吗?”于是将财宝交给县令。县令很惊讶,按规定分给乞丐许多赏金,乞丐磕首辞谢,县令更是惊奇。失主后来拿到失物,帮他置家立业,并在他门上挂一块匾,上面写道:拾金不昧。

场外孝廉

江苏一姓张的书生,学业无成,以做书记为生。偶入科场,只是长了见识、开了眼界,却从未结果。有一年,放榜之日,张未进考场,心无挂碍,开怀畅饮。醺醺中,贺客盈门,说张生考中孝廉。张生瞠目结舌,直呼怪哉。后经友人解释才明白:某贡生因父亲猝亡而不能以本名入试,于是托人盗张生的监生凭证去应考,没想到竟然考中。张生这才明白,自己虽未进考场,却成为场外孝廉。

郝连大娘

北方山区有个名叫郝连大的樵夫,他的妻子姓於,贤惠聪颖,因为做事先人后己、让利趋义,所以深得一家大小的敬爱,人们都尊称她为“大娘”。郝连大娘生了一个儿子,儿子周岁时,她带着儿子回娘家住了一段时间,因牵挂家事急着回家。此时正是农忙时节,人们都在田里干活,没人护送,她就独自上路了,背着自己一岁的儿子,还帮忙领着邻居的一个十四五岁的小男孩。进入山区,翻山越岭,走到人迹罕至之处,一群饿狼突然袭击,把邻居的孩子扑倒在地。大娘急忙大声呼喊,说这是邻居的孩子,吃不得,要吃就吃她自己的孩子。把自己的儿子扔到地上,从群狼口中抢得邻居的孩子,踉踉跄跄回到家里。她丈夫问清情况,拿着猎枪赶去救自己的孩子,看到孩子坐在地上挖土嬉戏,而群狼在周围环顾,看到有人来,仓皇逃去。郝连大抱着孩子回来,夫妇俩十分庆幸。第二天把邻居的孩子送回,说起昨日情景,大家都啧啧称奇。但没过多长时间,这个邻居家的孩子上山拾野菜时还是被狼吃了,村里人更加惊奇,把郝连大娘看作是神,在她死后为她造了一座庙,让她享受祭祀。村民凡是遇到虎狼,只要大呼“郝连大娘”,就肯定有旋风保护,所以郝连大娘的庙至今香火旺盛。

王理堂

河南光山县人王理堂,青年时跟随叔父在江苏丹徒任职,恰逢英军入侵,崇明危急,理堂与叔父招募乡勇组成敢死队与英军作战。他不畏坚船利炮,奋勇当先,登上英舰与英军肉搏。英军自侵入国境以来,从未见过这么勇敢的人,都战栗而伏。于是理堂擒得英军将领,取得崇明大捷。理堂因官府克扣士兵粮饷而借口赡养老母告退,担任赵州的缉捕,不辞劳苦,每夜巡逻,风雨无阻,以至于方圆数里盗匪绝迹,夜不闭户,百姓十分感激。理堂为禁盗匪不许庙会有娼赌之场,庙会主持者行贿求情,理堂坚辞不受,且晓之以理。庙会中,理堂巡而不扰,因而平安无事,商民都很感激。赵州文官武将因欠饷而产生误会,军心大动,理堂周旋其间,机智地解决了矛盾。理堂奉命调走时,赵州绅士兵民夹道为之饯行,给他送的两块匾,至今还高悬在元帝庙门上。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