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魏了翁《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咏兰花诗赏析
释义

魏了翁《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咏兰花诗赏析

《兰花·满江红次韵西叔兄咏兰》咏兰花诗鉴赏

魏了翁

玉质金相,长自守、闲庭暗室。对黄昏月冷,朦胧雾浥。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屈平、子建愤世之不见知,《离骚》常以兰自况,而子建亦谓秋兰可喻桂树冬荣。鶗鳺 乱,春芳寂; 络纬叫,池英摘。惟国香耐久,素秋同德。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

君子爱兰。从这首词的第一句,就可见出词人是极爱兰花的。“玉质金相”,似乎与草本植物的兰花毫不相干,但你一想到“金”、“玉”常常用来比喻最为贵重的东西,你就会觉得词人用这样一句来起笔,实在是绝妙。越是可贵的,越是不易见到的,所以词人写道:“长自守、闲庭暗室。”这一句即扣住了“玉质金相”,也写出了兰花自尊自爱、不随流俗的高尚节操。“对黄昏月冷,朦胧雾浥。”月夜黄昏,常是寂寞难耐的时辰,而此时的兰花,冰轮清辉,遍染其身,朦胧中更见其清秀、高雅。“知我者希常我贵,于人不即而人即。”兰花自有兰花的操守,她自荣不媚,不求人知,“内贵何妨知我希。”(《鹧鸪天》)越是如此,爱兰之人却越是要亲近它,喜爱它。这两句不是空发议论,而是在描绘兰花的清秀、高雅之后所发出的,自然是语不虚发。这两句的命意颇似唐诗人张九龄的两句咏兰诗:“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在理解了前面两句议论之后,我们就会自然地明白为什么词人写出:“彼云云、谩自怨灵均,伤兰植。”“灵均”是著名爱国诗人屈原的字。具有远大政治抱负的屈原,屡遭谗言,诗人“常以兰自况”,“愤世之不见知”。然而,世俗之人却无法理解诗人的曲衷,轻率地责怪他始“滋兰九畹”,终哀伤群芳萎绝的一片痴情。素不知“草木有本心”,而君子爱兰亦出自本性,兰花高贵的品格与君子高尚的节操在本质上自有相通之处。这几句既是写兰,也是写人,更是抒怀,它巧妙地结束了上片,并为下片的结尾打下伏笔。

下片先以一组偶句出之:“鶗鳺乱,春芳寂;络纬叫,池英摘。”“鶗鳺”,即杜鹃,“杜鹃暮春至”,“一叫一春残”,《离骚》中有“恐鹈鴃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的诗句。“络纬”即蟋蟀,又称纺织娘。“金井秋啼络纬声”,络纬是秋天才叫的。“池英”泛指芙蓉等生于池中的花草;“摘”即凋萎的意思。这两个对句十分概括地写出了众芳的摇落,春天春芳似锦,但到了杜鹃啼叫之时,便纷纷飘坠;秋天池英绚烂,而在蟋蟀唱出秋歌的时节,也相继凋萎了。唯有兰花,春天不与桃李争艳,秋天不因霜雪变色,幽香清远,发乎自然。可见词人接下一句说:“惟国香耐久”,是最为恰切的。“国香”是对兰的又一种称呼。《左传·宣公三年》有云:“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素秋同德”表面是写兰花在萧瑟的秋天依然芳香宜人,其实也包括了说兰花无论在怎样险恶的环境中,都保持自己的本色,李白有诗云:“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可资印证。在做过比较之后,词人信笔写出:“既向静中观性分,偏于发处知生色。”这两句看似颇有禅意,而实际却是颇具自然之理。它很得唐朝白居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髓。兰在无花时,可以看出它的无矫揉造作之态,无趋势求媚之容,而在它悄然独放、一展花容时,就更能看出它生机勃勃、光彩四溢。开花时,是香和美的,不开花时依然是香和美的,这正是兰花的可贵之处。所以词人最后推出:“待到头、声臭两无时,真闻识。”“声”即“声势”;“臭”通“嗅”,即香气,《易 ·系辞上》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等到繁华褪尽,方可品味出兰花真正的香气。孟郊有诗曰:“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可见兰花至死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品格。那么人呢?这最后几句既照应了上片的结尾,也可以说它为上片的结尾加上了脚注。

全词借写兰而抒发了自己的襟抱,词人虽是和西叔高崇词韵,但自成高格,读全词,绝无孤芳自赏之感,实为咏兰诗词中的佳品。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