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马致远及其《汉宫秋》
释义

马致远及其《汉宫秋》

马致远(1250?—1312至1324间),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号东篱,大都人。早年曾迷恋功名,未得志。约于大德年间曾出任江浙行省务官。他到过不少地方,前后过了二十余年的漂泊生涯。五十岁左右归隐,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他的文名很高,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杂剧作家,也是元贞书会的重要成员。和关汉卿一样,他混迹于倡优伶人之间,曾和李时中一起与杂剧演员花李郎、红字李二合撰《黄粱梦》。他是北方全真教的信徒。他的逃避现实,消极厌世的思想影响了他的创作成就。他写的散曲辑有《东篱乐府》一卷,收有小令一百零四支,套曲十七套。除散曲外,他还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岳阳楼》、《任风子》、《陈抟高卧》、《荐福碑》、《黄粱梦》等七种。

《汉宫秋》是马致远的代表作,写昭君出塞和番的故事。此事最早见于《汉书》,后来就成为历代作家创作的题材。马致远突破前人窠臼,不拘泥于史实的细节,更多地采用了晋葛洪《西京杂记》的一些记载,把昭君的悲剧命运放在汉朝受到匈奴军事威胁的背景下来展开,强调了昭君的悲剧是民族压迫造成的。把毛延寿的身分改为中大夫,因索贿未成,而投身匈奴,唆使匈奴攻汉。匈奴大兵压境,满朝文武又束手无策。对毛延寿与满朝文武的揭露与嘲讽,正是现实的折光,正是对宋、金亡国之臣的批判。同时作家把王昭君塑造成一个有气节、热爱祖国的人物,最后甚至投江而死,表示对民族压迫的抗议。这样,昭君的故事便被赋予了新的主题。它曲折地反映了元代人民反抗民族压迫,要求民族和睦的爱国主义情绪。作品主要描写的是汉元帝对王昭君的爱情,这种爱情是缺乏生活根据的。然而在汉元帝对王昭君的思念中,却渗入了作者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汉宫秋》被列为《元曲选》的压卷之作。其艺术性是一向被人称道的,曲辞优美,抒情气息极浓。第四折以凄凉的秋夜、孤雁的悲鸣来衬托、抒发汉元帝对昭君的怀念,使人物内心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它和《梧桐雨》的第四折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折的〔梅花酒〕〔收江南〕写元帝送别昭君,从深秋的原野,到静夜的深宫,一景一物莫不染上悲凉的色彩,极好地衬托了汉元帝忧伤的情绪,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4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