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马祖熙《就义诗》爱国诗词鉴赏
释义

马祖熙《就义诗》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马祖熙

浩气还太虚, 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国, 留作忠魂补。

杨继盛

“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是我国传统道德的最高准则。在这种准则的指引下,我国历史上每当国家多难、民族生存充满危机之世,出现过无数仁人志士,他们的爱国事迹,可歌可泣,永垂青史,本诗作者杨继盛就是其中之。

作者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当时明王朝已趋中衰,东南沿海诸省,倭寇肆虐;西北边河套一带,为鞑靼俺答汗所侵占,嘉靖帝沉湎酒色,迷信道教,政治腐败,权奸严嵩当国,专门媚上取宠,谗害忠良。大学士夏言及陕西总督曾铣力主收复河套,被严嵩嗾使罪将仇鸾诬陷,皆遭杀害。作者疏劾仇鸾误国,亦遭严谴远谪狄道典史。北边形势,愈趋严峻。仇鸾罪露,得迁兵部武选员外郎,作者对严嵩及其党羽的祸国罪行,万分愤慨。嘉靖三十二年,复劾严嵩十大罪,因而被收捕,在狱三年,坚贞不屈。临刑,书此小诗,以明心志,因此这首《就义诗》,实是绝命词,寥寥二十字,忠贞报国之情,凛然可睹。

前二句:“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浩气”,即浩然正气。《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太虚”指太空,或称太清。古人认为天体乃清虚之气所构成,故称“太虚”。这二句是说:我身虽死,如同浩气之还太空,原不足惜。但丹心长存,如日月之光,永照千秋万世。作者本着爱国忠忱,毅然不顾生死,支撑着他的就是“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作者明知反抗权奸,必然要惨遭毒害。然而义之所在,不避万死,这两句诗严正地表白了作者的生死观。

后两句:“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感慨自己报国之志未酬,终生抱撼,但我死后留得忠魂,一定还要补报国家,以偿素愿。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曾说:“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历鬼以击贼”,作者的昭昭心迹,实有类于此。一个人当生死之际,所思念者只是国家,只是正义,只是如何报效祖国,这种崇高的思想境界,真是永垂不朽的。

全诗字字以鲜血凝成,感人深至,难怪作者在就义之后,当时人读其诗者,无不感泣。作者生前受古代忠烈之士的影响,服膺于儒家“成仁取义”的学说,故能忠贞不渝,临危授命。他的这种义烈精神,必能更影响到后世大批的忠义之士,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所遭各异,而义烈可风,则是如出一辙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