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隋唐五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隋唐五代文学与交通·唐代馆驿制度与文学创作
释义

隋唐五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隋唐五代文学与交通·唐代馆驿制度与文学创作

隋唐五代文学与社会文化·隋唐五代文学与交通·唐代馆驿制度与文学创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也置驿设馆,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馆驿制度,唐朝则制定了一整套严密的馆驿制度。唐文人应举、赴选、出使、赴任、迁贬,漫长的行旅途中,常打交道的,就是道路沿线的馆驿、客亭、旅店,以及相当于旅店客馆的寺庙道观。总而言之,他们或多或少都得受馆驿的制度约束。馆驿制度、交通设施与唐文人行旅生活有很紧密的联系,并由此而对唐人文学创作发生了深刻影响。

馆驿制度促进了唐人文学创作方式的变化,在行旅中出现了大量馆驿题壁、题名、纪行、送别、留别、异地寄和之作。适应行旅生活流动不定的特点,唐人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创作方式和文学形式叙事抒怀。

题壁 唐文人出行机会多,馆驿客亭、佛寺、道观遍布全国,题诗的机会多,处所多,兴会更多,这就带来了题壁诗的繁荣。这不仅反映在题壁数量之巨大上,而且表现为作者队伍的高度社会化。题壁方式多样,有时即兴直题,有时先写好诗稿,再誊抄上去,此外还有继题、转题、寄题等。题壁不仅有审美功能,而且有多方面的社会文化功能。

题名、联句 题名、联句都是文人在旅行中经常运用的文学创作方式。有的仅记录了姓名年月及旅途往来,没有多少文学意味,有的却写得“流连感怆”,颇有文学意义。与此相关的有联句,其特点,一是同题共咏,二是联珠叠唱,三是审韵谐律。众作汇集,成为一篇,其佳妙之处是个人创作所不可替代的。行迈途中只要遇到工诗能文之士就有可能举题连缀,在竞赛活动中完成创作,其中的审美愉悦也不同于独自行吟。

送别诗 唐人送别,多在交通沿线馆驿中进行。送别饯行,既是一种社交活动,也常常是一种文学活动,因为只要有文士参与,必然即兴赋诗,展开酬赠等唱和活动,甚至结集流布。两京、荆扬等中心城市郊外馆驿,常因文士频频举宴聚会而显得特别热闹,故送别是与行旅密切相关的一类题材。唐人送别诗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类着重对离别这一事件本身作形象化描写,常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对别情、别意以及行旅漂泊情景进行比况,营造离别意境。由于诗中出现大多是读者熟悉的意象与场景,能帮助读者体会离别之情,故容易引起共鸣,所写的离别有概括性。另一种写法只针对一时一人一事,扣住具体的离别事件作细致叙写,常详写送别对象、过程,想象对方沿路征行的情景,有的还交代送别原因。这么写,二人的友谊是突出了,但由于所写内容都只有个别性,没有普遍性,读者对行旅背景缺乏了解,对诗中所说感到陌生,所以难以引发同感。在唐代,运用第一种写法创作出的佳制甚多,王勃、王维、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代表了唐人送别诗的艺术成就,但数量少;运用第二种写法创作的诗值得一提的少,量却极大,代表着唐人送别的主流。

异地寄和 异地寄和是天各一方的唐文人维持唱酬的主要方式,是唐代社会流行的文人唱和方式之一。它通过驿递以及顺路捎带等方式实现。原唱者从甲地寄诗到乙地,对方收到诗后,往往写成酬答之作,回寄过来。甲方收到乙方和作,有时又寄诗过去,引起新的一轮和答,如此往复,往往形成文集。酬寄作为双向交流的文学活动,选择性很强,不是自己的多年故友或敬重的前辈,诗才若不能和自己相匹敌,就不会随便与之有文字交往。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与令狐楚,都是这样的至交。这种关系体现了中晚唐文人之间复杂的社群关系,却与大臣结党营私有着本质的不同。唐人创作这类诗歌时很崇尚艺术创新,在制题、措辞、语气方面都颇多讲究,这使得寄和之作成为“智慧的技巧的文学”

驿递制度与唐人文书传送 驿递制度与唐诗的流播有很密切的关系。“驿递”即通过驿传递送,传递的对象是各种公私物资和文书,唐诗就夹杂在其中进行传递。文书有因便使、遣差官、交邮驿三种寄达方式。“因便使”就是附驿递进,不遣专使。“遣差官”即遣专使投送,送的往往是紧急文书。交邮驿即交由邮驿中的驿卒、递夫担负传递任务,通过这一渠道邮寄的比较多。随着馆驿、进奏制度的变化,唐人文书传送途径与方式也在不断改进。唐诗传播面因而更广,方式也更多样。

水陆交通是唐诗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唐人诗文经常通过驿路寄送,不仅京师与诸州如此,地方官的文字往还也是这样。吴楚、吴蜀、吴洛、荆潭、荆夔、并汴诸州的文士,每赋诗,常飞函相示,且命同作。即使出处乖远,亦如邻封。传递方式也多种多样。

其一,利用奉使、应举、朝集、贺正、上计等机会“便寄”。机会一来,人们总不失时机地向亲故寄送诗文。由于机会难得,一次所寄不限于一种,通常是诗、文兼寄。往返于两京的宫员、使客到达某地后,当地官员往往托他带去寄赠给对方的诗篇,有时出使一次,带回很多诗章。有时托本州使京者,白居易在忠州时,便通过本州使京者寄诗给京城僚友。

其二,委托路上遇到的使客捎带,有的是军使,有的是出使的郎官御史。刺史、节镇有时则派遣专使传送文书。有时为了快捷,雇请脚力或交由仆人投送。上述文书寄送方式都是在正常的邮递之外另辟的,能否实现,得看机会的有无。尽管如此,但因其灵活多样,适应面广,故仍然是水陆交通中通行的唐诗传播方式。

诗歌传播路线与唐代交通路线基本重合,交通繁忙的驿道同时也是诗歌流播的主要路线。唐前期政局变动频繁,宋之问、沈佺期、杜审言等因此而不断南贬,诗歌也随之南播。中唐时,元稹居京,白居易则在江西、巴蜀为官,前后酬寄不断,于是出现了“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的现象。令狐楚镇汴州,与吴越文士以诗相寄和,于是出现了“新诗传咏忽纷纷,楚老吴娃耳遍闻。尽解呼为好才子,不知官是上将军”的现象,可见水陆交通对文学作品的宣播,作家声名的传扬能产生广泛影响。

唐代交通与唐人文集面貌的变化 唐人文集成集之前还有一个较长的流传过程,其间常出现作品数量的增减,篇第的错乱,文字的讹异。致误的原因之一是诗歌的题壁与转抄。题壁会引起别人转抄,这好处固然颇多,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多。其一,题诗上壁后文字可能经好事者改动,作者也会不断修改诗稿,造成一首诗存在两种以上的版本,壁上诗播于人口,卷上诗传于人手,除非作者手定,否则莫衷一是。有时候一首题壁有两个文字不尽相同的题目,其实,一个是题壁时名,一个是卷上诗题名,并非讹误,而是两种情境下创制的题目。其二,与此类似,投寄送别诗也有两个版本,一本在对方,一本作者自将,文字也会发生变异,两个版本同时流传。其三,唐人制题往往带有叙事性质,多对成诗事由、经过、目的作出交代。其中佳制,道路上的行客读后往往转抄,有意无意间会将原题中的字漏省,如题壁诗中的“题”、“屋”、“壁”、“驿”等字就经常被省略或漏失,导致版本差异,《全唐诗》中有许多这方面的例子。其四,寄题(即委托别人将自己的诗篇题写在指定处所)也容易造成版本歧异,录文入集之际有可能漏写原作诗句。

注释

① 前川幸雄《智慧的技巧的文学》,《日本白居易研究论文选》第194页,马歌东译,三秦出版社1995年版。①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全唐文》卷六五三,中华书局1983年版。② 白居易《宣武令狐相公以诗寄赠传播吴中聊奉短草用申酬谢》,《全唐诗》卷四四七。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