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陆次云
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风流化土苴。
尚有陆生坑不尽,留他马上说诗书。
秦始皇为巩固其封建专制,推行愚民政策,焚书坑儒,造成一代知识分子和文化的空前浩劫,结果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后代诗人对此往往以激烈的感情,予以无情的嘲讽。唐章碣《焚书坑》、明袁宏道《经下邳》、清陈恭尹《读秦纪》与陆次云本篇,都是传诵之作,可以参看。
《史记·秦始皇本纪》:“(李斯进言)‘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诗经》)、书(《尚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制曰:‘可’。”又有侯生卢生者不愿为始皇求仙药,“于是(秦始皇)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此诗的前两句就是对上述史实的概括:“儒冠儒服委丘墟,文采风流化土苴(jú,枯草)。”上句言坑儒,下句兼言焚书。“文采风流”兼指诗书。
尽管秦始皇实行了如此严厉的文化专制政策,然事与愿违。文化与学者皆未绝种。到汉初,学术文化很快得到复兴。传习诗经者就有齐、鲁、韩、毛等流派。前三者皆立于学官,置博士弟子;“毛诗”经东汉马融、郑玄等推重,且为之注、笺,遂盛行于世。还有一位不怕死的伏生,在秦火中将尚书藏于屋壁。汉初尚遗二十九篇,教授于齐鲁间。文帝时遣晁错往学,伏生已九十余岁,经其女通传口授,即“今文尚书”,立于学官。而陆次云在此诗中单单举出一位陆生,即汉高祖谋士陆贾,是大有缘故的。《史记·陆贾列传》载“陆生时时前说诗、书,高帝(刘邦)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与马上治之乎?’”可见陆生虽非大儒,但敢于纠正汉高祖轻视文化的偏见,是很有胆识的。“尚有陆生坑不尽,留他马上说诗书”语意之妙,一在“说诗书”于“马上”,以见“马上得天下,不可与马上治之”之意;二在“坑不尽”三字,使人联想到“烧不尽”(白居易:“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表现出文化传统顽强的生命力。又以“尚有”、“留他”相钩勒,亦有“秦法虽严亦甚疏”(陈恭尹)的冷嘲意味。最后,作为一位与“陆生”同姓的后代读书人,他举出这位汉代先人而表彰之,又未尝没有引以为荣之意。凡此,都增加了此诗的涵味。
清人王文濡评此诗云:“始皇焚书,则犹有黄石公授张良之兵书;销锋镝,则犹有博浪沙之铁椎;坑儒生,则犹有说诗书之陆贾。始皇愚处,一经拈出,真觉可笑。”全诗一句说坑儒,二句说焚书,三、四句则总就焚书坑儒而反唇相讥,章法也很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