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字文远。南朝齐范阳(今北京城西南,又说今河北涞水县北)人。古代著名科学家。最突出贡献是在数学上求得圆周率。曾为齐太祖改造指南车,为齐世祖造千里船及水推磨。同时他又是文学家。擅文章,长著述。著有志怪小说集《述异记》十卷,原书早佚,鲁迅辑得九十则,编入《古小说钩沉》。内容多记晋以来神怪妖异之事。
南康雩都县沿江西出,去县三里,名梦口,有穴,状如石室,名梦口穴。旧传尝有神鸡,色如好金,出此穴中,奋翼回翔,长鸣响彻,见之,辄飞入穴中,因号此石为金鸡石。
昔有人耕此山侧,,望见鸡出游戏,有一长人操弹弹之,鸡遥飞,便飞入穴,弹丸正着穴上,丸径六尺许,下垂蔽穴犹有间隙,不复容人。又有人乘船从下流还县,未至此崖数里,有一人通身黄衣,担两笼黄瓜,求寄载,因载之。黄衣人乞食,船主与之盘酒。食讫,船适至崖下。船主乞瓜,此人不与,仍唾盘上,径上崖,直入石中。船主初甚忿之,见其入石,始知神异,取向食器视之,见盘上唾,悉是黄金。
(选自《述异记》)
从南康雩都县沿江向西走,离县城三里的地方叫梦口。那里山崖上有一个洞穴,形状极象一座石屋,当地人起名叫梦口洞。传说古时候曾有一只神鸡,通身颜色如纯金一样黄得发亮,时常从这洞中走出,振奋有力的双翅,自由自在的回旋飞翔,还不断地引颈长鸣,高亢的叫声响彻云天。一旦有人看见了它,它就一下子飞入了洞中,因此人们把这里叫做金鸡石。
传说很早很早的时候,有人在这山边耕地,望见金鸡从洞中走出来游戏,这时出现了一个巨人,他拉开手中的弹弓弹射金鸡,金鸡遥遥瞥见弹弓,便倏地飞进洞中,可是射来的弹丸正落在洞口的上边。这弹丸是个巨大的石子,直径约有六尺,下垂的边沿正好遮蔽了洞口,虽还有间隙,不过已不能容人进入。后来,又有个人乘船从江下游回县,离金鸡石山崖还有几里地的地方,岸上出一个穿一身黄衣服的人,肩上担着两竹笼黄色的瓜,请求搭船,船主就让这位黄衣人上了船。在船向前行进中,黄衣人向船主张口要点吃的,船主慷慨地端给他一盘酒菜。当他吃罢时,船恰好行驶到该石崖下。船主想向黄衣人要个黄瓜作为酬谢,不料想,穿黄衣的人没有给黄瓜,却是向盘子上吐了几口唾沫,然后下船径直上了石崖,头也不回地走进了石洞。船主起初见此人如此无礼,很是气愤,但他看到黄衣人竟然进了石洞,才知黄衣人是金鸡大仙,赶快拿过食盘来看,令他吃惊的是,刚才黄衣人唾在盘上的原来都是黄金。
《金鸡石》是《述异记》志怪小说集里为数不多的佳篇之一。
此篇小说仅用了250字,然而叙事来龙去脉清楚,处处引人人胜。读时,令人觉得韵味十足;阅毕,让人感到余味深厚。开头一句交待地点,第二句就用:“旧传”二字把人带入神话。只用“色如好金”、“奋翼回翔”、“长鸣”响彻”几个字点染勾画,那神鸡形象便跃然于读者眼前身旁。
第二段文字,作者在已勾勒出的神话氛围里,向读者绘形绘色地讲了相互关联的传说故事。第一个是巨人弹射神鸡的故事,其目的,一是,借巨人弹射神鸡不着,反衬神鸡之“异”,给故事涂上“神异”色彩。二是,用“弹丸正着穴上”,为以后的第二个传说故事埋下伏笔。第二个传说故事,是在前面的铺垫基础上,顺势而下,水到渠成地表现其主旨。写“通身黄衣”人向船主“求寄载”,船主慷慨应允而“因载之”,继而,又向船主“乞食”,船主大方地”与之盘酒”而厚待之。正由于船主怀善心施惠与人,才出现“黄衣人”唾金相报船主的结果。从而宣扬了佛家所主张的乐善好施、因果报应思想。同时,又以“黄衣人”对于“船主乞瓜”的施恩之后而求报的行为感到不快,“唾盘上”的举动,对社会上那些施恩图报的人也给予劝喻和惩戒。结尾,写“黄衣人”“直入石中”,用船主“见其入石,始知神异”,照应了前边埋下的“犹有间隙,不复容人”的伏线,把前后两个传说联成一体。使读者自然想到以前的金鸡化为了金鸡大仙,“通身黄衣”的仙人即金鸡所化,令人神往,引人遐想。
《金鸡石》也明显体现了六朝志怪小说文字雅洁的特色。鲁迅先生说过:“但须知六朝人之志怪,却大抵如今日之记新闻,在当时并非有意做小说。”因为作者不是“刻意为文,只是遇有可为,随笔写去”,所以章法利落凝练。读《金鸡石》,就给人朴素、自然、轻快而又意趣盎然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