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陈毅《东征初抵高淳(四首)》诗词赏析
释义

陈毅《东征初抵高淳(四首)》诗词赏析

东征初抵高淳(四首)

1938年6月

波光荡漾水纹平,

河汊沟渠纵复横。

扁舟容与人如画,

抗战军中味太平。


堤柳低垂晚照斜,

农家夜饭话桑麻。

兵船初过群疑寇,

及见亲人笑语哗。


江东风物未曾谙,

梦寐吴天廿载前。

此日一帆凭顾盼,

重山复水是江南。


芦苇丛中任我行,

星星渔火水中明。

步哨呼觉征人起,

欣然夜半到高淳。

注释:

高淳——系县名,位于江苏省,与安徽省交界。

容与——形容迟缓的样子。出自《楚辞·九章·涉江》中“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之句。

谙——熟识。

征人——诗中指新四军战士。

江东——因长江在今安徽南部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江东所指域为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即今皖南、苏南、浙江、江西东北部、上海等这片地区称作江东。

吴天——吴,古代的国名。吴天,指江苏省南部。

桑麻——泛指农业作物或农事。晋代陶渊明在其《归园田居》诗之二中有“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之句。

赏析:

这是一组勾勒江南水乡美景、描绘军民鱼水之情、展望斗争前景的七言绝句,写得非常之美。

1938年,陈毅同志亲自率领新四军第一支队东征苏皖一带,建立苏南解放区,于6月4日晚进入江苏高淳后,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首写景。诗人初涉水乡,就被江南水乡的美景迷住了,惊叹“抗战军中味太平”。一个“味”字,可以说成是“体味”,也可以说成是“回味”,还可以说成是“品味”,在抗日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尚能见到这河汊沟渠交错纵横、波光潋滟、堤柳低垂、扁舟犁浪、水鸟翻飞的美景,怎能不叫人惊叹呢!“太平”二字,是对眼前水乡美景的概写,突出了这里安宁、祥和的社会环境。诗的前三句写景,诗人的视角是先湖面,再堤岸。湖面上是“波光荡漾”、“扁舟容与”,而湖岸上则是“河汊沟渠纵复横”,一前一后,湖上的风景与堤岸的风光交融在一起,使画面充满了立体感。第四句为诗人借景抒情。“味太平”三个字,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于此也隐隐表达着这样的感慨:只有取得抗战的胜利,天下才会永久的太平,水乡的美景才会完美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二首写情。月牙高悬,夏风拂面,军民围坐在一起,谈起了农家事,拉起了家常话,气氛非常融洽,宛若一家亲。特别是初见亲人时的情景最为感人,农家因长久被敌人欺侮,总担心敌人前来骚扰,当兵船尚未到岸时,他们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上,当看到来人是新四军时,顿时眉头松开,笑语喧哗。诗人牢牢抓住农家“兵船初过群疑寇”的心理,让农家的爱与恨在冲撞中交织、迸发,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堤柳低垂晚照斜”一句,似乎仍在写景,但同时是对第一首诗歌的转承,第一首诗写兵船行进中看到的美景,而兵船靠岸后又是一种美景,它是近景,也是实景,为下面三句诗作了铺垫。

第三首写思。起句写思的理由是“江东风物未曾谙。”诗人出生于四川乐至县,又常年率领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在山区作战,对水乡的地理环境肯定不熟悉。次句“梦寐吴天廿载前”写诗人当年赴法勤工俭学途中路过江南,至今近二十年。当时毕竟只是路过,对眼前的景色一晃而过,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了,因此,在下联中提出“此日一帆凭顾盼,重山复水是江南”的警示,提醒自己和部下,我们不是来欣赏风景的,我们是来作战的,必须要左顾右盼,熟悉这里的一沟一汊、一草一木,要把“重山复水”的江南景色熟悉透。“未曾谙”是因,“凭顾盼”是果,正是因为不熟悉、不了解这里的地理情况,所以就要深入地去熟悉、去了解,以便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诗人的思绪由远而近,由因想到果,由自然的欣赏转到对肩上的抗战责任的考虑,层次十分清晰。

第四首写展望。“芦苇丛中任我行,星星渔火水中明”,是诗人对斗争的展望。抗日勇士穿插在芦苇丛中,在水上自由驰骋,如入无人之境,杀得敌人落荒而逃。“星星渔火”是实写,也是虚写。“渔火”本来指渔家夜宿渔船时点燃的灯火,这里寓指人民群众对我军的支持,同时隐含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思。“水中明”,是希望,也是展望,美好的明天正从这里悄悄燃起。“步哨呼觉征人起,欣然夜半到高淳”是全诗的总起,点明了主题——东征初抵高淳。哨兵报信,半夜里的兵船已经到达目的地了,战士们都站了起来,兴奋不已。“欣然”二字,既有兴奋之意,也有振奋之情,点明战士们对东征高淳、开展抗日战争充满了渴望。

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脉络十分清晰,诗人从斜阳晚照的湖面写到深夜抵达陆地码头;从农家的夜话,回顾初见亲人时的笑语喧哗;从“江东风物未曾谙”到“此日一帆凭顾盼”,由欣赏湖乡美景转到写抗战的责任。表现手法清晰自然,看不到半点生硬的痕迹,值得学习和借鉴。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