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象外之象
释义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象外之象

诗词研究·诗学概念·象外之象

与诗学有关的美学概念。语见唐司空图《与极浦书》:“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谭哉?”作为文论概念的“象外之象”,从创作言,前一个“象”是指构成作品的具体的有形意象,后一“象”是作者借助具体意象的象征或暗示而创设的一个无形的虚幻景象,或者说是在审美体验中一度显现的美的境界。而就接受角度言,前一“象”指作品所提供的具体有形意象,后一“象”则是指读者被作品中的意象所激活的审美体验中重构的美的境界。也可以说,前一“象”是由作品中的言、象构成的符号系统,后一“象”则是作品中符号系统所可能融载的审美体验或美的境界本身。“象外之象”的美学命题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就其理论的哲学基础言,它肇自古代道家哲学。《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即是说一切物象的本体和终极是超乎感官所能感觉的具体物象之外。又《庄子·秋水》:“可以言论者,物之粗也;可以意致者,物之精也;言之所不能论,意之所不能察致者,不期精粗焉。”这进一步指出,语言文字只能表述人的感官经验所把握的物象,一般思维所把握的只是事物的粗迹,而事物的本体即道,则超越了人的感官和一般思维,只能静观默察,体悟妙契。后来魏晋各家,如王弼“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荀粲“象外之意,系言之表”(参“言意之辨”),僧肇“斯乃穷微言之美,极象外之谈”(《涅槃无名论》),把人的审美意识,导向了幽微玄妙的美的境界。东晋孙绰《游天台赋》有“散以象外之说”。南齐谢赫《古画品录》则直接用之于文艺批评,如评张墨、荀勗之作,谓其“风范气候,极妙参神,但取精灵,遗其骨法。苟拘以体物,则未见精粹;若取之象外,方厌膏腴,可谓微妙也。”其指导作画和读画者超越具体物象和艺术形式,去把握审美对象的精灵神韵,这就涉及美的境界的深层特质问题了。唐代的文论家承之而发展,于是“象外”之说,成了习见之论。如皎然《诗式》称诗歌创作“须绎虑于险中,采奇于象外,状飞动之句,写冥奥之思。”刘禹锡《董氏武陵集序》进而把诗歌创作的审美规律概括为“义得而言丧,故微而难能;境生于象外,故精而寡和”,明确提出了诗歌创造美的境界是在作品所取的物象之外,而审美意蕴在语言文字之表的理论观点。因此,司空图有关“象外之象”理论的提出,是古文论历史发展的结果。司空图之后,“象外之象”以及与之相关或相近的境外之境、味外之味、言外之意,不仅被用来探讨诗歌创作,而且广泛应用于书画艺术,其美学意蕴又有所扩大和深化。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