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电影·《狂人比埃洛》
释义

西方文学·电影·《狂人比埃洛》

西方文学·电影·《狂人比埃洛》

法国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代表作品,由戈达尔自己编剧。摄制于1965年,彩色,110分钟。

影片描述了一个“疯狂”的故事。影片开始时,男主人公费迪南正准备与妻子去参加其岳父家的晚宴。朋友弗朗克介绍来一位叫玛丽安娜的姑娘,帮他们照看孩子。谁知她正是费迪南5年前的情人。费迪南在宴会上觉得百无聊赖,眼看妻子与别的男人拥抱接吻,却无动于衷。他中途借了弗朗克的车偷偷溜出来与玛丽安娜相会,当晚就住在了玛丽安娜家。玛丽安娜的床上倒着一具男尸,他却视若无睹。紧接着她又莫名其妙地杀死了找上门来的弗朗克。费迪南只好糊里糊涂地随玛丽安娜出逃,去找她的“哥哥”。一路上,两人不停地冒险。为了一点汽油钱,他们杀死了加油站的工人,接着又抢劫了别人的汽车。他们在一起渡过一段时间后,玛丽安娜突然走掉了。以后,她又在电话中出现,通知费迪南去某地找她。结果费迪南不但未找到她,反受了一场惊吓。不久,费迪南又与玛丽安娜相遇,并发现她那个所谓的“哥哥”原来是她的情夫。他一气之下杀死了他们,然后把脸涂成兰色,找来一捆炸药裹在头上,准备自杀。就在他点燃导火索之后,突然又改变了主意,拚命想把炸药取下来。影片最后是远景处一片爆炸的火光。

《狂人比埃洛》问世之初在影评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否定者认为,影片是毫无秩序的“大杂烩”,是一部难以看懂的抽象电影,褒之者则称之为“美的颂歌”,认为作者善于用艺术的眼光来处理混乱的事物,体现出“疯狂的抒情”,是“赋予了混乱的秩序”。戈达尔本人则指出,这是一部完全凭本能拍摄的影片。直到开拍前两天,他还不知道自己打算拍些什么。1972年,英国权威性的《画面与音响》杂志评选有史以来的世界10大名片,《狂人比埃洛》名列第9,标志着它的地位在经过多年的争论后,已经获得了某种定论。

影片的故事框架来自一本末流的惊险小说。这使戈达尔可以不必顾及对原著的忠实,放手去表现个人的观点。他在影片中表现了一个毫无理性的、存在主义的世界。人与人在这个世界中根本无法沟通 (费迪南不但与妻子互不理解,他与玛丽安娜也一直无法沟通),人对自己的存在状况也无法了解 (玛丽安娜对费迪南来说一直是个谜,他既搞不清她与弗朗克是什么关系,也不知道她屋里那个被杀死的男人是谁,更不知道他自己将要被带往何处)。人在这个世界上只能凭着本能行事,盲目地存在着,和投入各种行动。在与玛丽安娜的浪漫爱情和疯狂的冒险中,费迪南曾希望找到一种脱离他所厌恶的那个“文明”世界的新生活,但却没有奏效。他杀死玛丽安娜和其情人后,曾打电话给妻子,试图与那个“文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却没找到人。他最后剩下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死去还是活着。

对戈达尔来说,这个混乱和疯狂的世界是任何一种既定的电影形式所无法把握的。他在影片中不但彻底抛弃了传统的故事,可理解的情节、对人物的行为动机必要的交待等一些基本的理性程式,而且将各种不同的电影风格、各种互不相干的内容以及各种艺术作品的片断杂糅在一起,形成了对这个世界以及艺术本身(尤其是包括电影) 的一种广泛的引述和评论。片中既有疯狂的暴行、浪漫的爱情,也有晦涩的隐喻,和风格化的造型、既有虚构的东西,也有完全真实的人物(如让一位美国导演自己扮演自己),在内容上则从商业广告一直涉及到美国的侵越战争。他的主要方法之一则是经常使人物离开叙事情节本身,就政治、艺术、生活等问题发表议论,引述各种著作、诗句、箴言和故事,直至让人物直接对观众说话。这使影片成为自新浪潮以来所提倡的个人性质的作者电影最突出的代表之一。影片对色彩的运用也十分独特。一方面,它的大部分场景是用生活的原色来表现的,同时,又使用某些单一的色调如全蓝、全红及全黄来表现某些特定的情境,烘托人物的心理。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