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西方文学·感觉分离
释义

西方文学·感觉分离

西方文学·感觉分离

由T·S·艾略特在其《玄学派诗人》 (最初发表于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1921) 一文中所创造的一个象征主义术语。艾略特认为,17世纪初的玄学派诗人,如同伊丽莎白时代和詹姆士一世时代的戏剧家一样,具有一种能兼容并蓄一切经验的“感觉作用过程”。他们表现了“一种对思想直接地、感官上地领悟”,但却出现了感受力分离的现象,以至今天还不能摆脱这种状态。这种感觉分离因弥尔顿和德莱登的影响而大大恶化。大多数英语诗人想到什么,或感觉到什么,但没有达到想到与感觉到一致的感觉行为。据艾略特看来,英国诗歌的这种弊病起因于诗人意识中思想和感情两部分的脱节,即由于在诗歌创作的综合活动中,诗人缺乏调和智力活动各组成部分的能力。因此在诗歌中出现的思想和感情,都半生不熟,不能有机地融为一体。而象多恩那种统一的感受力,能“象闻到玫瑰花一样迅速地”感受到他的思想。现代派诗歌力图重新获得这种统一的感受力。《荒原》就是一首艾略特把各种根本不同的因素融为一体的诗。艾略特对“感觉分离”的解释有其含混之处。但艾略特所赋予“感觉分离”的特征曾风靡一时,尤其在美国的新批评家中,被认为是在弥尔顿和叶芝之间的大多数诗歌所具有的独特特征。1950年以来,艾略特的“突然而持久的感觉分离”学说受到强烈批评。在艾略特本人甚至多恩的30年代前后的创作中也发现了这种感觉分离的现象。一位西方学者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概念毫无用处。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3: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