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融会贯通,创造性学习
释义

融会贯通,创造性学习

融会贯通,创造性学习

在《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学习不加思考则迷乱而不明,只思考不学习则空泛而不实。”以此告诫人们不要只是一味地研究经典,而不进行自己的审思。无“思”之学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在这点上,他与孟子所说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观点,是一致的。孟子在这里所说的“书”,指的是《尚书》。但若将其范围再扩大一下,也可以泛指所有的经典。据此,正确的“学”与“思”的关系就既有不可偏废于“单纯的学”的这一面,也有不可执迷于“单纯的思”的另一面。可以将它们称之为经典研习的“有益”与“有害”:在审思中研习经典,是为“有益”,而缺乏“审思”单纯地研究经典,则是“有害”。

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一个人如果只搬用教条,而不进行自己的思考、消化,那他就会毫无收获。思维在人认识客观世界乃至于科学的发明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思维是驾驭知识的才能,是消化知识、创造新知识的有效方式。西方哲学家康德有言:“思维无内容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对此,我们亦可以说,“思而不学则空,学而不思则盲”。

人们常用一副对联来勉励学习:“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这并不能完全包含学习中的全部真理。其实,人在学习中只是“苦”,只是“勤”,并不一定就能学好,还必须掌握“为学之方”,这个“方”才是真正通往知识之山的“径”、驶向知识彼岸的“舟”。而这个“方”的发现和掌握决不能离开“思维”,所以应该说“思维”才真正是“书山之径”、“学海之舟”。

人在学习中,应该将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这正如人摄取食物一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食而不化,难以吸收,所学知识无法为“己有”。一个人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相结合,是人们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无数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牛顿“思考”苹果落地发明了“万有引力”定律,波义尔思考紫罗兰发明了“指示剂”……

当今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扩大了几倍。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一个人只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吸收得了如此多的知识的,多思考才能举一反三,只有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获得有用的知识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很多人学习时,死守书本,不知变通,鹦鹉学舌,人云亦云。而创造性的学习,就是不拘泥,不守旧,打破条条框框,敢于创新,这样才能学以致用、学有所成。例如,德国的高斯在上小学演算从1加到100等于多少的问题时,他排除按部就班、机械相加的“笨”办法,采用:1+100=101,2+99=101,……,49+52=101,50+51=101的方法计算,这样正好是50个101。于是,他就很快计算出该题的结果为5050。正因为高斯很注意创造性的学习,他在上中学时便发现了某些数学公式,后来成为举世闻名的数学家。

总之,人只有把学习和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对自己的人生才能有所帮助。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9: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