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英国《《荒原》》作家与作品鉴赏
释义

英国《《荒原》》作家与作品鉴赏

【时间】:1922

T·S·艾略特的成名作,堪称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的一部划时代作品,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诗歌标题取自于西方原神话中“渔王”的传说。渔王受伤,他的王国成为一片荒原,只有一个英雄经历一系列冒险之后才能使它恢复生机。艾略特利用原神话,将神话中的荒原与当代世界联系起来,暗示了当代历史中上帝的失落与文明的衰弱之间的紧密关系。许多批评家指出《荒原》是对精神荒芜、消极厌世等现代人特征的隐喻,基督教文明倾颓的哀伤,和对生命意义与现代生活荒谬性的拷问。全诗分五章。在第一章“死者葬仪”(“The Burial of the Dead”)里,诗人以荒原象征战后的欧洲文明,它需要水的滋润,需要生命,而现实则充满了庸俗和低级的欲念,既不生也不死。艾略特认为现代人最大的罪过就是空虚,无法为日常生活注入意义。正是这种心灵的空虚吞没了当代荒原上的居民。第二章“对弈”(“A Game of Chess”)的典故来自印度的一种古老的祈求生命力的仪式。艾略特通过对上流社会妇女和酒吧间里下层男女市民的生活的描写,说明性不再同生命相关,它只是现代人无聊空虚的写照。第三章“火诫”(“The Fire Sermon”)主要描写情欲造成的庸俗猥亵和空虚荒唐的爱情。第四章“水里的死亡”(“Death by Water”)最短,暗示死是不可避免的,人们渴望的生命之水也拯救不了人类。第五章“雷霆的话”(“What the Thunder Said”)又回到欧洲是一片干旱的荒原这一主题,探讨了荒原恢复生机的可能性。在艾略特笔下,《荒原》缺乏的并非是水,而是信念。只有宗教才能唤醒人类早已失去的善恶意识,复苏其枯竭的精神家园。艾略特在《荒原》中既表达了对时代的怀疑与不确定性,在技巧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他利用人类学关于神话传说的研究成果,大量引用或更动欧洲文学中的情节、典故和名句,用六种语言,以鲜明的形象并借暗示和联想、严密的结构,构成一部思想和情调一致的完整诗篇。全诗极少用韵,大多是有节奏的自由体,语言变化多端。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