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归去来兮,清溪无底)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1]。
画楼[2]东畔,天远夕阳多[3]。
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
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4],何处有?银潢[5]尽处,天女[6]停梭。
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
顾谓同来稚子[7]:“应烂汝腰下长柯[8]。”
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注释】
[1]“清溪”二句:据《元丰九域志》载,宜兴境内有君山、运河、太湖、阳羡溪。“清溪”指阳羡溪,“无底”形容溪深。“千仞嵯峨”形容君山高峻,八尺为仞。嵯峨:高峻貌。
[2]画楼:对自己阳羡住宅的美称。
[3]“天远”句:语意双关,感情很复杂。表面是写景,实际是说自己离神宗虽远,却得到了他很多的温暖和恩惠。但“夕阳”二字,又使人想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暗含“放归阳羡”后,就只有“归耕没齿(到死)”,不会再有什么恩惠了。
[4]无何:指无何有之乡,《庄子·逍遥游》幻想出来的理想境界。
[5]银潢:即银河。
[6]天女:即织女,传说是天帝孙女,故又叫作天孙、天女,长年织云锦。
[7]稚子:幼子,幼童。
[8]“应烂”句:应:揣测之词。柯:斧柄。据《述异记》载,晋人王质伐木入山,见数人下棋,王质旁观,下棋人给一个像枣核的东西让王含着,就不感到饥饿。过了一会儿,下棋人问王“何不去”,王质起身,见斧柄已烂尽;回到家中,同时的人早已去世。苏轼用此典,继续申说“久”字。
【译文】
回去呵,我要去的阳羡,下有清澈的深溪,上有高峻的青山。快要落山的太阳照红了,住宅东面遥远的天边。年已半百,还未报答皇上的恩德。回首往事,不禁悲歌弹剑。掉转船头,乘长风破万里浪,就像快马下坡一般。无何有之乡究竟在哪里?我来到银河尽头,织女停下梭子埋怨:“为什么不顾风狂浪险,长久嬉戏在人间?”掉头又问同行的童子:“你腰间的斧柄,恐怕早已腐烂。”一群仙女齐声笑我,穿的青衫像蓑衣一样,千丝万缕,破烂不堪。
【解析】
元丰八年(1085)由南都(今河南商丘)返回阳羡(今江苏宜兴)途中作。词前小序说:“我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告别黄州父老。已经到了南都,蒙皇上恩典,允许我回阳羡居住,于是再作一首。”苏轼对由谪居黄州改为谪居汝州,心情是很矛盾的。他在给王文甫的信中说:“想要求依旧居住黄州。但想到罪名很大而惩处很轻,皇上的恩德非常深厚,不得不去汝州。考虑了几天,已下决心了。”但是在赴汝州的途中,他的决心又动摇了。他向神宗上书,说他在阳羡有田产,要求在阳羡居住。神宗对苏轼的要求处理得很及时,立即批准,但诏旨下达时,他已到了南都。于是他立即掉转船头返回阳羡,并写了这首词。上阕抒发他回阳羡的喜悦和对神宗的感激之情,但已掩盖不住“君恩未报”的悲凉心绪。下阕调子更低沉,借“天女”看似轻松的问话,抒发了自己久戏人间,穷愁潦倒,一事无成的深沉感慨。个别句子略嫌直露(如“老去君恩未报”),但从全词总体看,仍堪称含蓄蕴藉,慷慨悲凉,富有余味。特别是下阕,表现了苏轼丰富的想象力,借天女责备、群仙讥笑以抒慨,比直接发议论有更强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