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英年自戕
日本大正时期的著名小说家芥川龙之介(1892—1927年),以其作品的内容广泛、构思新奇、语言洗炼,文笔典雅为特色,在不长的创作时间里,为人们留下了140多篇小说,在日本文坛具有重要的影响。以芥川命名的文学奖,在日本享有盛誉,它是鼓励优秀新作家的最著名的文学奖,比如著名作家石川达三、井上靖、松本清张等人,都曾荣获该奖。芥川在他早期的代表作《罗生门》中,描写了日本平安期末年,由于灾荒,一个老婆婆为生活所迫,竟拔掉死人的头发制作发髻,用来卖钱果腹。此举被一个遭解雇的佣人看到,这个人始则发怒,继而悟出为了求生只好如此的道理。于是,为了自己的生计,他将老婆婆的衣服扒走。通过故事作者批评了人的利己、贪婪。在晚期作品《河童》中,作者影射地批评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黑暗,谴责了资本主义对工人的残酷压榨。在作品中,作者也暗示了旧事物必然灭亡,和对新社会的热望。芥川似乎也看到了当时社会中不合理现象的根源在于资产阶级与无阶缎的矛盾,因为自20年代以后,日本社会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无产阶级运动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都在日益发展壮大,在1922年日本共产党成立。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芥川并没有勇气正面接受这些现实,从而得出积极的结论。相反的,逃避现实的结果是使自己看不到光明的前景。对未来,他感到的是“模模糊糊的不安”,因而常常陷入绝望之中,甚至精神恍惚不能解脱。终于在1927年7月24日,服安眠药自杀,时年仅35岁。
芥川之死,使日本文坛失去了一位才华出众的作家,这件事也说明在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的时代,只是凭借朴素的正义感而回避阶级斗争的现实,缺少无产阶级觉悟的作家,是不能成为真正的斗士的。只有投身于火热的现实斗争中,不断地培养提高自己的无产阶级觉悟,才有可能成为革命的作家、才有可能创作出具有积极意义的、富有战斗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