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陶渊明·五柳先生传》鉴赏

古文观止·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1】,亦不详其姓字【2】,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3】,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4】,期在必醉【5】,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6】。环堵萧然【7】,不蔽风日。短褐穿结【8】箪瓢屡空,晏如也【9】。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10】,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11】,不汲汲于富贵【12】。”其言兹若人之俦乎【13】?酣觞赋诗【14】,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15】?葛天氏之民欤?



【注释】

【1】何许:何所,什么地方。

【2】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称呼别人的表字,以表示礼貌。

【3】 甚解, 这里有刻意求深的意思。

【4】 造饮: 登门饮酒。辄 (zhe): 就。

【5】 期: 目的, 希望。

【6】 曾 (zeng): 乃, 却。吝情: 惋惜。去留: 离去。

【7】 环堵: 环绕四面的墙。萧然: 空旷貌。

【8】 短褐: 粗布衣。“短”通“裋”。穿: 破洞。结: 补缀。

【9】 晏如: 安然貌。

【10】 忘怀得失: 心里没有得失之念。

【11】 戚戚: 忧愁貌。

【12】 汲汲: 努力追求貌。

【13】 兹: 乃。若人: 这个人。俦: 类。

【14】 酣觞: 醉酒 (觞是酒杯)。

【15】 无怀氏: 无怀氏和葛天氏都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赏析】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代的一位著名诗人, 也是一位优秀的散文作家,《五柳先生传》就是一篇传世佳作。

这是一篇传记, 全文可分两部分: 传和赞, 先说传。这篇传的写法很特别。正式给人立传, 总要说这人叫什么名字, 是什么地方人。魏晋人重谱牒, 族望、里籍尤不可少。但陶渊明笔下的主人公, 既不知其名姓, 也不知其来历, 这就使人觉得高深莫测, 有点“神龙见首不见尾”, 富于传奇色彩。因为他宅边有五棵柳树, 大家都叫他“五柳先生”, 于是他也便把这作为自己的雅号。

他是一个普通人, 也读书, 也饮酒, 还过着普通人的贫穷生活。但他又和普通人不同。最突出的一点是他“闲静少言, 不慕荣利”。“闲静”就是淡泊宁静, 因为他不羡慕世俗人的功名利禄, 所以内心也就安详宁静。“少言”是说话少, 不是不能说。世道变迁、人情冷暖、社会上权力的争夺,都逃不过他的眼睛, 本来他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他却很少说这些。这些卑鄙龌龊的事情, 他大概认为是不值得去想、去说的, 何况晋宋之际文网极严, 也不允许他随便说话。而世俗文人所津津乐道的话题, 他更不屑一顾, 那么表现出来自然是“闲静少言”了。

再看他的读书。他“好读书”, 对书籍很爱读, 但又“不求甚解”。所谓“不求甚解”, 就是读不懂的地方, 不过分强作解释, 采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 这样做, 既不是囫囵吞枣, 也不会牵强附会、凭空穿凿。然而当他“每有会意”的时候, 便高兴得忘了吃饭。看来他读书的目的在于得“意”, 在于领会精神实质, 这表现了他高度的文化修养和趣味。

再看他的饮酒。对于酒,他不只是寻常地爱好,而是“嗜”,把酒看成性命一般。因为“家贫不能常得”,所以常被亲友们招去饮酒:“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但他到亲友家“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拿起酒杯就一饮而尽,一杯接一杯,直到醉了才罢休。而且“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醉了就告退,无流连忘反之意,亲友也不怪他失礼。这固然可以看出他们彼此的相知之深,所以不拘形迹,不讲客套,而且这也最能反映五柳先生率真的性格作风。

五柳先生的家境不好,屋里空荡荡,“家徒四壁”而已,而且破漏不堪,不能挡风遮日。粗布衣服补不胜补,尽是破洞。食篮、水瓢经常是空的。从衣、食、住三方面看,他都是穷到极点了。然而他对这一切却“晏如也”,安然自得,毫不介意。

最后说到写文章。所谓“文章”,其含义也包括诗。他常写诗文来娱乐自己,不是为沽名,也不是为炫耀文才,而是为了表现怀抱。他很欣赏自己的高怀雅趣, 自呜得意,这就是他著文的乐趣所在。他的怀抱是什么?就是“忘怀得失”,要这样地一直到死。其实这个“忘怀得失”,即开头说的“不慕荣利”的意思,这里变换词语,使前后两相映照,饶有兴味。

本传的后面是“赞”。这是传记作者对传记中人物的总结性评语。《史记》首创其体,在传记末尾往往加上“太史公曰”一段议论,实际是司马迁的按语。班固《汉书》改用“赞曰”,本文就学它。这段赞语,是借黔娄之妻的话来赞五柳先生。黔娄是春秋时齐国人,鲁恭公、齐威王先后聘他做卿相,皆拒不接受。修身清节,甘守贫困,死时殓布都不能蔽体。曾子往吊,哀其穷,黔娄的妻子却认为,丈夫“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可以心安理得。本文赞语,就特别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五柳先生,说“其方兹若人之俦乎”,意谓大概这两句话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类人吧,也就是说五柳是黔娄一流人物。两句话非常精练地概括了五柳先生的品格特征,提摄人物精髓,使古今两个人物相映生辉。下而“酣觞赋诗”几句,用形象、用抒情再补一笔,人物的精神面貌就更加突出,象是在画面上真的活动起来。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他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 自有其不可多得的乐趣。这几句也和前面“传”的部分相呼应。赞语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结束,说五柳先生虽生活在后世,但他的精神却徜徉于上古帝王无怀氏、葛天氏的淳朴时代,则其为人行事之超然绝俗也就不足怪了。两句话用或然语气表示肯定,尤为妙绝,使全篇神味飘然而远。

这篇文章是用“传”的形式为一高人逸士写照,表现他高尚的志趣和人格。这个人看来普普通通,生活在人们中间,但他又不同一般,他的精神世界高出一般人物。这精神世界的核心就是“不慕荣利”、“忘怀得失”, 它在读书、饮酒、处穷、著文几个方面都得到了反映。

五柳先生是陶渊明按照自己的理想塑造出来的人物, 正象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 颇示己志”那样, 这篇传记也正是陶渊明“颇示已志”的作品,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它是作者的自画像, 《宋书·隐逸传》就说这是自况之作, 当时的人还把这篇作品看成陶渊明自己的“实录”。如果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特点和陶渊明的思想态度来读这篇作品, 我们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和作风, 从心底里产生出一种敬意来。

用粗线条勾勒, 像画家的速写, 抓住人物志趣和性格特征, 寥寥几笔就把形象凸现出来, 栩栩如生, 气韵流动, 这是本文艺术上的主要特点。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2: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