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古文观止·欧阳修·祭石曼卿文》鉴赏
释义

《古文观止·欧阳修·祭石曼卿文》鉴赏

古文观止·欧阳修·祭石曼卿文

维治平四年七月日【1】,具官欧阳修【2】,谨遣尚书都省令史李敭【3】,至于太清【4】,以清酌庶羞之奠【5】,致祭于亡友曼卿之墓下,而吊之以文曰: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6】。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而卓然其不朽者,后世之名。【7】此自古圣贤,莫不皆然,而著在简册者【8】,昭如日星。呜呼曼卿! 吾不见子久矣, 犹能仿佛子之平生【9】。其轩昂磊落【10】,突兀峥嵘【11】,而埋藏于地下者,意其不化为朽壤,而为金玉之精【12】。不然,生长松之千尺,产灵芝而九茎【13】。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14】,但见牧童樵叟,歌吟而上下,与夫惊禽骇兽,悲鸣踯躅而咿嘤【15】?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16】,安知其不穴藏狐貉与鼯鼪【17】?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18】?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固知其如此。而感念畴昔【19】,悲凉凄怆,不觉临风而陨涕者【20】,有愧乎太上之忘情【21】。尚飨【22】!



【注释】

【1】维:句首语气词,常用来引出时间。治平四年:即公元1067年。治平: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2】具官:唐宋时,在文章底稿上对自己官爵品位的简写。

【3】尚书都省令史:尚书省的低级官员。

【4】太清:今河南永城县太清乡,石曼卿葬于此。

【5】清酌庶羞:祭奠之物。清酌,清酒。庶羞,各种美食佳肴。

【6】 英: 杰出人物。灵: 神灵。

【7】 归于无物: 即归于消亡。暂聚之形: 暂时形成的形体。古人认为万物都是由气暂时聚合而成, 万物死亡, 形体也就不存在了。人体也是如此。卓然: 高超的样子。

【8】 简册: 指史书。

【9】 仿佛: 依稀想见。

【10】 轩昂: 气度不凡。

【11】 突兀: 高耸特出的样子。峥嵘: 山势高峻的样子。“突兀峥嵘”形容石曼卿生前超脱不凡的品格。

【12】 金玉之精: 金玉中的精华。

【13】 九茎: 古人把灵芝 (菌类植物) 视为祥瑞之物, 据说此仙草一丛九茎。

【14】 走磷飞萤: 走磷, 磷火 (鬼火) 飘散。飞萤: 萤火虫飞动。

【15】 踯躅 (zhi zhu): 徘徊。咿嘤(yi ying): 鸟兽悲鸣声。

【16】 更: 经过。

【17】 貉 (he): 形似狐狸, 也叫狗獾。鼯鼪 (wusheng): 鼯: 大飞鼠: 鼪: 俗称黄鼠狼。

【18】 累累: 相连不绝的样子。荒城: 荒坟。

【19】 畴昔: 过去。

【20】 陨涕: 掉泪。

【21】 太上: 即圣人。忘情: 指对喜怒哀乐之事毫不动情。

【22】 尚飨 (xiang): 祭文结语, 意谓希望死者来享受祭品。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在其好友石曼卿去世二十六年之后写的一篇祭文。祭文语言形式上有散文有韵语, 也有以辞赋形式写成的, 是用来祭奠死者或天地山川神灵时宣读的, 汉魏以来, 祭文或用四言韵文, 或用骈文形式, 用以表达沉痛的心情, 抒发悼念的感情。

石曼卿 (994——1041), 名延年, 宋州宋城 (今河南商丘市) 人。作者曾在他写的 《石曼卿墓表》中说过:“幽燕俗劲武, 而曼卿少亦以气自豪, 读书不治章句, 独慕古人奇节伟行, 非常之功, 视世俗屑屑无足动其意者。自顾不合于时, 乃一混于酒。然好剧饮大醉, 颓然自放, 由是益与时不合。……年四十八, 康定二年二月四日以太子中允, 秘阁校理卒于京师。”“视其世事, 蔑若不足为, 及听其设施之方, 虽精思深虑不能过也”。曼卿谙于边事, 文才亦好, 《宋史》本传称其“为文劲健, 于诗最工而善书。”对于曼卿之死作者十分伤心,“亦其不幸不得至乎中寿, 其命也夫! 其可哀也夫!”此文不是石曼卿刚死时的哀祭之词,而是作者遣人致祭于其墓下之文,所以文章先以身虽亡而名长存来告慰亡友在天之灵,文章感情浓挚,情调哀凄,感染力很强。

本文结构非常严谨,内容高度集中,作者在祭文中没有写曼卿生前的事迹,也没有追忆二人交往的旧事,只是就墓地景象抒发感慨,借眼前特定的情景抒发对亡友的怀念之情,文气紧密连贯,一气呵成,感情强烈深沉,凄惋而不消沉,轩昂磊落,极富气势,是一篇声情并茂的佳作。

全文大体可分为四段。首段,以叙述的方式交代了时间、地点、祭奠方式,点明了写文章的目的。

“呜呼曼卿!生而为英,死而为灵。”文章从第二段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怀念感情和对死者极高的评价,石曼卿是“天下奇才”,欧阳修极力推崇他的才能,十分痛惜他的早逝。所以赞颂亡友活着的时候乃是人杰,死亦成为神灵。肯定死者的价值是最好的纪念,说明作者对亡友的深刻了解和一片深情。“其同乎万物生死而复归于无物者……昭如日星。”英才盖世的朋友,虽然已成故人,但这又有什么呢?因为人与万物不同之处是在于人可以立德、立功、立言而名传不朽。正如古代圣贤,他们的品行、事迹载入史册,就象太阳和星辰一般光照人间。因此一呼曼卿,谈人虽然同万物一样也有生死,但人有名可传不朽,且“自古圣贤莫不皆然”,似不必大悲。

第三段“呜呼曼卿!吾不见子久矣,犹能仿佛子之平生”,二呼亡友,虽然二十六年没有看见朋友的面了,仍然能依稀想见朋友往日的音容笑貌。要不是有深情厚谊的莫逆之交怎能有这样的深刻怀念!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的深情和诚心。祭文要抒发真挚深切的情感,本文正是这样的。怀念之后就是赞美,想石曼卿这样仪态轩昂,胸怀磊落的人理应变作金玉中的精华,或在坟上长出千尺之松,生出九茎之灵芝。但是“奈何荒烟野蔓,荆棘纵横,风凄露下,走磷飞萤。”目睹亡友的墓前满目荒凉,实在令人怵然。“今固如此,更千秋而万岁兮,安知其不穴藏狐狢与鼯鼪?”现在就是如此,千万年之后,哪能知道墓穴之中野兽不乱钻乱窜呢?这就更叫人悲痛了。但是,作者笔锋一转, 自我安慰道:“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独不见夫累累乎旷野与荒城!”这种情况从古代圣贤开始,就一直是这样啊,难道那一座座荒坟不是接连不断地排列在空旷的郊外野地上吗?这样想来也不必过于悲伤了。作者的感情起伏不平,越发加深了怀念之情。

“呜呼曼卿!盛衰之理,吾国知其如此……尚飨!”最后一段,作者又三呼曼卿,说自己本来是懂得盛衰之理的,本不必过于悲痛,但是感念二人之间交往的旧事,还是不免动情落泪,感叹自己比不上圣人能做到超然忘情。文章虽然从人死不足悲入手,经过几番转折,却反复表达了作者克制不住的悲哀情思,“不觉临风而陨涕。”作者写此文时, 已六十一岁, 正当被罢参知政事, 由尚书左丞出任亳州 (今安徽亳县) 知州之后。作者面对好友荒凉的长眠之地, 不但称颂了他的盖世英才和不朽名声, 抒发了对故人的至深怀念, 而且也表达了人生悲凉的情感, 所以难怪他要触景生情临风洒泪了。

《祭石曼卿文》在写作上颇有特点: 第一, 感情真挚深厚, 抒情色彩极浓。作者言未出而悲呼曼卿, 议论、抒怀直如同友人谈心一样。从料想不朽, 写到眼前满目荒凉, 又转到万物常理的必然归趋, 最终还是“感念畴昔, 悲凉凄怆, 不觉临风而陨涕”, 感情上的婉转曲折, 写得低回缠绵而又凄清超逸, 表现了友谊的诚挚和思念的深沉。第二, 结构严密, 天衣无缝。全文四段, 首段交代了文章的目的; 再写亡友之名可以传扬后世而不朽, 可以不悲;三写千秋万岁之后亡友之墓更加荒凉, 亦不可悲, 因为“此自古圣贤亦皆然兮”; 最后写“感念畴昔, 悲凉凄怆”, 仍然“不觉临风而陨涕。”文中三呼曼卿, 感慨一层比一层加深, 在感情最高潮时, 以“尚飨!”两字, 使文章戛然而止, 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第三, 语言平易流畅, 富有情韵。如首段, 交代简洁明快, 朴实自然, 几句话就写清了时间、地点、人物, 方式和目的, 干净利落、平易从容。本文采用辞赋形式, 句式灵活变化, 一韵到底, 读来抑扬顿挫, 低回跌宕, 更加强了文章悲凉凄怆的气氛, 如第二、第三两段都是骈散兼施, 尽情抒发了对亡友的哀思。

《祭石曼卿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笔意驰骋, 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从人生应忘情达观入笔, 却结穴于终不能忘情, 反衬出对旧友的不尽思念和感叹之情, 肯定和称颂了旧友的不朽之名, 情真意切, 音节悲哀。刘勰《文心雕龙·哀吊》说:“原夫哀辞大体, 情于痛伤, 而辞穷乎爱惜。”又云:“奢体为辞, 则虽丽不哀, 必使情往会悲, 文来引泣, 乃其贵耳。”徐师曾《文体明辨·祭文》云:“祭奠之楷, 宜恭宜哀。”以此观之,《祭石曼卿文》不愧是一篇出色的祭文。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