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职场不是学校,有师傅教你很难得
胡斌是毕业于北京某大学印刷包装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不是他觉得那些小的印刷厂没有利益保障而放弃,就是出版社觉得他缺乏实际操作经验而把他淘汰。就这样,毕业后一年里,胡斌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有一天,他在报纸上看到了一篇关于“青年职业见习计划”的文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申请进入了一家中等规模的工艺印刷厂,负责新工艺技术开发,工作性质是见习。
新工艺技术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具有挑战性的岗位,需要员工有熟练的操作水平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虽然胡斌在学校里学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竟离开学校一年了,加上实际操作能力比较差,对于他的上岗,他们车间的师傅不太放心。
不过,带教师傅并没有因此放弃他,而是针对胡斌的情况,为他制定了带教计划:先让他了解公司测试仪器的特点、技术参数以及实际运用方法,并在公司的实验台上,让其反复地进行模拟测验。
更让胡斌感动的是,经过模拟测试后,师傅决定带他到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但由于测试多数是在工厂里一间比较保密的屋子进行,进场证十分难办。师傅为了让他能真正掌握这一技术,多次向公司领导、上级公司申请,最后终于拿到了进场证。
可是,当胡斌第一次面对真正的测试时,他才发现这和模拟相差很远,他再次丧失了信心。细心的师傅看出了他的想法,对他说:“胡斌,慢慢来,你掌握的技术对付这些参数足够了。你只是缺乏经验,多去几次就会好的。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既然来见习了,就意味着你选择了这个职业,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把它学好。”
第二天,师傅又带他进厂实地见习。经过几次进场观测,胡斌对主要的程序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此后,师傅决定让他实际指导操作,胡斌按照平时模拟的经验和几次观察的经验进行了实际操作,记录了数据。在师傅的帮助下,胡斌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份测试报告,开发了一项关于处理覆膜与烫银相关的新技术,受到了领导的赞赏。
在以后的日子里,胡斌刻苦钻研,不懂就请教师傅,经常跟着师傅去厂区工作。现在他已经能独立进行测试,并且又开发出了几项新技术。在他见习结束的前一周,被正式录用了。当时,胡斌心怀感激地说:“要是没有师傅,我就没有这次学习和表现的机会,也不可能获得这份工作啊。”
“师带徒”,是很多公司成文或不成文的传统。初进公司的新员工,公司往往会为他指定一个“师傅”,员工也可以自己选择“师傅”。一个适合你的好的“师傅”,不仅会在工作上帮助你,而且在生活上也会给你指导。找个适合你的“师傅”,能使你完成角色的转变,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为你日后在职场的发展奠定基础。
具体而言,找个合适的“师傅”,对你会有以下帮助:
◆帮你更快地适应新角色。在“师傅”的带教下,你能快速地了解到在工作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相关人际技能和管理技能,从而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快速融入到企业中。
◆缩短你的技术纯熟期。大部分新员工都是刚从校园中走出来的,理论掌握得不错,技术上除了实习和兼职等环节上有过接触,基本都是空白。而那些有工作经验的员工,尽管以前对技术不陌生,但毕竟到新的环境需要有个衔接的过程,有了“师傅”的指导,你便能迅速提高自己的胜任能力,更快地达到职位的要求,而且,你个人能力的提升还能提高公司的整体绩效及员工的人均绩效。
◆加强你对企业的认同和归属感。通过“师傅”的带教,你能更好地了解公司的企业文化,并从“师傅”的实际工作过程中感受公司文化,促进你对公司文化的认同,缩短你融入公司文化的时间。这能促使你能把自己培养成符合企业发展要求的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使你对自己的发展前途和空间充满信心。
那么,如何让“师傅”把你带入门呢?在这方面有以下几个建议:
一是对“师傅”的相关情况做一些了解。所谓“名师出高徒”,你的“师傅”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你的进步。能当上“师傅”的,一般是公司正式任命的主管、确定的候补主管,或者部门骨干员工。他们具备相应的理念、能力和技巧,对企业的理念、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也有一定的认同和理解。这些“师傅”自己本身就参加过技能培训,对新员工入门指导有实战经验,而且他们人品好,工作能力强,乐于助人,身上肯定有不少值得新员工学习的地方。
二是了解了“师傅”后,要谦虚谨慎地向师傅学习。“师傅”告诉你的内容,可能包括企业文化认知、企业规章、岗位职责、业务流程规程讲解、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传授等,这主要是由“师傅”将员工个人实际情况和公司发展需要相结合,选择相对应的培训内容。
在跟“师傅”学习的过程中,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会根据给你制定的培养计划和上下级对“师傅”指导过程得到的信息反馈以及你的工作表现结果,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你进行考核,通过备案,把你的学习效果以及工作成绩记录下来,进行对比分析。如果你表现得不错,或许你就能轻松地度过这“适应期”,然后,公司会给你安排更高级的更有经验的“师傅”,让你进一步提升。
过来人的点拨
新人入职场,“传帮带”会迅速地提高你的能力。要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