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570—632),伊斯兰教的创始人,麦地那国家的缔造者。他适应时代的需要,创建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基本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为阿拉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的继承者又将麦地那国家发展成了横跨亚、非、欧的阿拉伯帝国。这个帝国就是今天阿拉伯世界的基础。
穆罕默德(意为声望很高的人)出身于古莱西部落的哈希姆氏族。他出世前两个月,父亲阿卜杜拉死在异乡,只留下五头骆驼,几只母羊和一个女奴。六岁时又丧失母亲阿米娜,由祖父阿布杜勒·穆塔里布扶养。八岁时祖父去世,由伯父艾布·塔利卜收养。伯父家境贫寒,子女很多,让他替人牧羊。他12岁时跟随伯父到半岛各地经商,后因亏本,不再外出谋生。25岁时为麦加的富孀赫底彻管理骆驼,并且帮助她到叙利亚一带经营商业。穆罕默德返回麦加后与她结婚,生活日渐富裕。
穆罕默德生活的时代,正值阿拉伯半岛社会经济变革动荡的时期。这个大变革的实质是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形成。
阿拉伯人的社会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半岛西南部的也门,早在公元前就建立了奴隶制城邦国家,其他地区长期处于氏族社会阶段。六世纪末,半岛的汉志和内志地区,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私有财产和阶级。这时部落间有赠送上百名奴隶的记录。奴隶多数来源于战俘,有的是氏族中的罪徒和欠债者。部落贵族为了争夺水草经常相互残杀,盛行血族复仇,有时一件仇杀案竟延续几十年之久。他们认为掠夺是件光荣的职业。古代诗歌描述:我们以掠夺为职业,劫掠我们的敌人和邻居,倘若无人可供我们劫掠,我们就劫掠自己的兄弟。因此,各个氏族部落是在分裂、动乱中生活的。
外族入侵加剧了半岛上的社会危机。北方的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都想南下控制通往欧亚的阿拉伯商道。525年,埃塞俄比亚在拜占庭支持下占领也门。572年,波斯出兵赶走了埃塞俄比亚人,置也门于自己的统治之下。使东方商品改由波斯湾顺两河流域运往欧洲。战争的破坏和商道的转移,使汉志地区商业衰落和牧场荒芜。原来商队的保镖、脚夫失去了工作,城乡商业资金转变为高利贷,重利盘剥贫民,利率高达百分之百, 许多贫民因负债而沦为奴隶。奴隶、贫民与贵族的斗争空前尖锐。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掠夺新牧场,需要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机关;商业贵族要求控制商路统一半岛;一般牧民迫于贫困也渴望打破部落界限,获得新的牧场和水源。
阿拉伯各阶级的统一愿望,表现在宗教上便是对一神教的崇拜。阿拉伯人原是多神论者。他们崇拜石头、月亮和泉水等等。克尔伯庙是麦加多神教的中心,被叫作天房(或天方)。庙内有一块黑色陨石,被许多阿拉伯人所共同崇拜。
610年,穆罕默德开始宣传伊斯兰教。“伊斯兰”一词意思是“顺从”。信仰伊斯兰教的人称“穆斯林”,意思是“服从者”,即服从安拉和使者的人。伊斯兰教的基本原理分为宗教信仰和宗教义务。宗教信仰包括:信仰安拉,信仰天使,信仰经典,信仰先知,信仰末日。安拉在阿拉伯语和古叙利亚语中都是上帝的意思,我国穆斯林一般称安拉为真主。《古兰经》规定“你们要崇拜真主,除他之外,绝无应受你们崇拜的。”“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这就是伊斯兰教的首要信条。
穆罕默德宣传说,信仰真主的人进入天堂,背逆真主的人堕入地狱。天堂的居民住着高楼大厦,穿着绫罗锦缎的绿袍,气候宜人,四季如春。人们的住所有四条大河:“其中有水河,水质不腐;有乳河,乳味不变;有酒河,饮者称快;有蜜河,蜜质纯洁;他们在乐园中有各种水果,可供享受。”水果有香蕉、酸枣、海枣、石榴等等,四季不绝,可以随意摘食。地狱里到处大火,又称火狱。人们垫火褥,盖火被,喝沸水,受火刑。
他所描述的天堂和地狱,实质上是阿拉伯半岛两种自然条件的缩影。天堂里绿树成荫,泉水清澈,水果丰盛,气候凉爽,正是人们向往绿洲地区的景象;地狱里无边无际的大火,这是阿拉伯半岛沙漠地带灼热的象征。我们知道,岛上六、七月份的气温在摄氏45度左右,人们整天过着汗流浃背的生活。
《古兰经》规定五种宗教义务,又名“五功”(念、礼、斋、课、朝)。穆斯林必须信仰和口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每天向克尔伯礼拜五次,每星期五中午举行一次集体礼拜(聚礼);每年回历九月斋戒一月,白天不食,斋戒期满,十月一日开斋,改为正常生活,称为开斋节或肉考节;穆斯林捐献一定收入,称天课,起初自愿捐输,后由政府征收;身体健康、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一生中要到麦加朝觐一次。朝觐在回历12月上旬举行,朝觐活动的最后一天,宰牲庆祝,称宰牲节或古尔邦节。这些宗教制度,是穆罕默德传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穆罕默德要人们服从安拉和使者,顺从主人、长官和各级当权者。他曾说:安拉最喜欢忍耐的人,有信仰的人应像风前的小苗,腰弯头低,不能像疾风中的大树,傲然挺立。纵然一位头像葡萄干一样的埃塞俄比亚黑奴,被派为你们的长官,你们也必须服从。《古兰经》多处重复服从安拉和使者,其实质就是为穆罕默德统一国家作思想准备。
现在,一神教成为符合阿拉伯社会变革的一种意识形态,于是穆罕默德对宗教问题的阐述都是从安拉“启示”的名义颁布的。这些“启示”涉及到伦理规范和阿拉伯半岛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法律制度。穆罕默德传教期间,他的信徒把他颁布的“启示”记录下来,在他死后整理成一本神圣的书,这就是《古兰经》(意谓诵读),它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至今在穆斯林的宗教与世俗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伊斯兰教的传播,遭到以艾卜·苏菲扬为代表的部落贵族的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放弃祖辈信仰的多神教,会影响自己的宗教地位和经济收益。他们用尽利诱的手段,让穆罕默德停止一神教的宣传。穆罕默德坚定地说:假若他们把太阳放在我的右手,把月亮放在我的左手,我也不愿意放弃这件事情。于是,他们又组织古莱西部落中多神教的崇拜者订立盟约,与穆斯林断绝一切交往,不卖给他们粮食和用品;如果相遇,轻则嘲弄谩骂,重则用刀刺杀。两派互相殴斗,有的穆斯林打伤致残,有的休克昏迷。穆罕默德也被打得头破血流,斗争十分激烈。这时,雅特里布部落贵族邀请穆罕默德去调解部落纠纷,穆罕默德未去。
矛盾进一步激化,麦加的部落贵族准备在穆罕默德尚留在麦加期间杀害他。622年, 9月24日(一说20日),他们集合壮丁500余人于克尔伯古庙。穆罕默德闻讯后,当夜与他的主要支持者艾卜伯克逃出麦加,躲藏在郊外的山洞里。旧贵族派人四处追捕,并宣布捉住穆罕默德和艾卜伯克赏骆驼百头。27日晨,他俩与几个忠实的门徒向雅特里布逃走,路上走了12天,10月9日到达雅特里布,这就是著名的“徙志”。后来,这一年被定为伊斯兰教的纪元。雅特里布改称“麦地那”,意为“先知之城”。
麦地那位于联系也门与叙利亚的商业大道上,而且是一个肥沃的绿洲,特别适于种植椰枣。居民共有五个部落:古莱、纳祖尔、盖努格、敖斯和海兹勒支。前三个部落信仰犹太教,后两个部落信仰原始宗教。他们的社会制度处于原始社会解体的阶段。五个部落为了争夺牧场和水源经常发生冲突。他们希望穆罕默德能够解决部落间的争端,带来安定的社会秩序。所以,穆罕默德以一个受敬仰的领袖身分来到了麦地那。从麦加迁来的穆斯林被称为“迁士”,麦地那的穆斯林被称为“辅士”。
穆罕默德依靠“迁士”和“辅士”以及敖斯和海兹勒支的武装力量,组成政教合一的第一个伊斯兰教的国家。穆罕默德成为新国家的政治领袖和宗教首领,掌握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大权。
624年,穆罕默德下令征收天课。它是对穆斯林征收的宗教税。天课分正税和副税两类。正税又称财产税,一般征收财产的四十分之一,农产品的十分之一,矿产的五分之一。副税包括家事税和人丁税。家事税是指屠宰牲口时征收的捐税;人丁税是指开斋节那天征收的捐税,一般每人缴纳一升椰枣或其他食品。二年后,对非伊斯兰教徒开始征收人头税。
626年,颁布成文法,又名八刑(鞭、扑、徙、系、断、磔、割、杀)。鞭刑是鞭笞40至100的刑法; 扑刑是鞭笞40以下的刑法;徙刑是驱逐出境;系刑是关押狱中;磔刑是用石块打死;断刑是砍去右手,有时砍去左脚;割刑是割去身体的一部分;杀刑即死刑。
政权机构的建立和各项法令的颁布,标志着麦地那国家的最后形成。穆罕默德为了巩固新政权,亲自出征20余次,命令穆斯林征伐将近50次。穆罕默德提出“前面就是天堂,后面就是地狱”的战斗口号,鼓励信徒以一当十,进行战斗。624年9月,穆罕默德率领300名穆斯林在伯德尔袭击过境的麦加武装商队。麦加贵族派艾卜折害率领1,500名战士支援商队。两军各距伯德尔五里对峙。穆罕默德命令信徒先占领水井,然后建筑工事,并派人劝降。艾卜折害下令古莱西部落分三路进攻,想一举擒获穆罕默德。会战结果,麦地那军队以少胜多,大获全胜。麦加军事贵族艾卜折害战死。70人被杀,许多人当了俘虏。穆罕默德对俘虏采取不同的政策,下令不许杀害哈希姆氏族成员,并免为奴,可以自由返回麦加。
625年8月,麦加酉长苏菲扬率领军队3,000和募兵2,000,马500匹,驼3,000头,分三路攻打麦地那。穆罕默德召集1,000名穆斯林应战于吴德侯。战斗结果麦地那军失利。穆罕默德负伤。但是,麦加军全歼对方的计划未能实现。
627年8月,麦加贵族苏菲扬联合7个部落约一万人,分七路围攻麦地那。穆罕默德率军掘壕据守。麦加人久攻不下,一些部落受穆罕默德离间,先后离去,最后麦加只好撤退。这次战役,历史上称为“濠溝大战”。穆罕默德保卫了麦地那,巩固了政权。
经过这几次战役,伊斯兰教势力越来越大,麦加的古莱西人也有许多皈依。628年,穆罕默德和麦加人在侯德比叶林议和,麦地那人被允许到麦加朝圣。630年,穆罕默德统帅一万大军,占领麦加。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是先知和政治领袖。天房和黑石则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麦加成为阿拉伯的宗教中心,麦地那为新国家的政治中心。此后半岛上的许多部落陆续信奉伊斯兰教。632年,穆罕默德因病逝世时,大体上统一了阿拉伯半岛。麦地那国家为阿拉伯帝国奠定了基础。
穆罕默德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对以后的阿拉伯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他出身贫苦,显赫以后生活也很简朴。在他的教义中,有许多照顾孤儿、弱者、奴隶的宣传。这也是伊斯兰教能吸引下层参加的原因之一。他一生娶了许多妻子,可是仍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所以他死后,他的继承人便成了问题,经过很多曲折,到了后来的倭马亚王朝,方才形成了哈里发的“父死子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