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秋心三首(其一)·龚自珍
释义

秋心三首(其一)·龚自珍

秋心三首(其一)·龚自珍
秋心如海复如潮,但有秋魂不可招。
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
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
斗大明星烂无数,长天一月坠林梢。

这首七律写于道光六年(1826)。作者在此之前的嘉庆二十三年(1818)中举人,而后则渴望考中进士,步入仕途,以大展其更法革新之宏图,实现其富国强兵之理想。但是命运多舛,几次会试均名落孙山。道光六年春参加丙戌科会试仍然落第,报国无门,满腔愤懑;而其几位志同道合的好友如谢阶树、陈沆、程同文等亦于是年相继逝世,倍觉悲慨。当然诗人锐意探求改革、呼唤风雷的志向并未泯灭,其慷慨豪迈、孤峻高洁的个性亦不见稍改,但内心深处又郁积着理想渺茫的苦闷、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悼念亡友的哀思。特别是时处秋天,悲慨之感尤为深切。此诗把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置于阔大雄浑的空间情境之中,使内心与宇宙相互勾通,把主观的情致客观化、具象化,借以寄寓自己博大的心灵与不羁的个性。他神思飞越,想像奇特,驱遣宇宙间的星与月、海与潮,充满恻悱遒上、亦柔亦刚的内心激情,全诗写得“奇境独辟”,“别开生面”(林昌彝《射鹰楼诗话》卷十评龚诗语),雄奇瑰丽。

诗一开篇就显得才气纵横,非同凡响,写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丰富的感情。“秋心如海复如潮”,这是总写“秋心”,亦是点题。所谓“秋心”即我们前面所讲的诗人处于清秋时节的种种“心迹”,具有多层次的丰富内涵。龚氏之“秋心”亘古未有,它“如海复如潮”,诗人以如此巨大的空间意象来比喻之,就为它开拓出辽阔动荡的心态世界。“海”象征“秋心”之广漠深厚,有涵天负地之容量;“潮”象征“秋心”之激荡汹涌,有撼人心魄之力量,这一句诗堪称气势雄浑恣肆,得《庄子》与李白诗之神。惟有定庵这样个性狂放不羁、胸襟开阔之人,才能构思这样奇伟脱俗之境界。“秋心”的具体内涵之一是思念亡友的深厚之真情。他既愿与生者共同奋进,亦幻想死者能复活,并一起呼唤为九州带来生气之风雷。遗憾而痛惜的是“但有秋魂不可招”,这一句之悲思因首句的映带显得分外悱恻沉烈。

虽然,“秋魂不可招”令人痛惜,但堪以慰藉的是亡友之精神不死。诗人对此又充满自豪感与自信力,其心境则处于“如海”的深厚平静的状态。“漠漠郁金香在臂,亭亭古玉佩当腰”。此乃学习《离骚》“美人香草”的象征手法。“香在臂”象征自己也具备美好的品德,有《离骚》“扈江蓠与薜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之意;“古玉”指古人悬挂在衣带上的玉制饰物,此句象征自己亦有高洁的情操,又有《离骚》“惟兹佩之可贵兮”之意。而香气的“漠漠”(弥漫)、玉佩的“亭亭”(高洁),又出于诗人的自创,进一步深化了香、玉的内涵。这两句寓意蕴藉,确有《骚》之“灵鬼”盘踞于诗人肝肠。诗人颇想以品格皎洁、理想高尚的屈原为楷模,这又显示出诗人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与耿介的个性特征。

同时,诗人又有屈原“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离骚》)的愤怨,空有一腔爱国热血而无处抛洒。想到此,诗人之“秋心”又“复如潮”而掀起沉烈遒上的感情浪涛,他竟像屈原《天问》一样“呵而问之,以渫愤懑”:“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剑气”与“箫声”互映衬,愤懑与幽怨相交织。早在十七世纪中叶,帝俄就窥视我国东北、西北一带。诗人一直关心西北边情,并上疏提出过“徙民实边”等加强西北边防的建议。他的好友魏源以及程同文亦都关心西北边情。诗中“气寒”形容宝剑的凛然之气。古人认为剑气可冲斗牛,这“剑气”既指爱国的志士关于加强西北边防的军事谋略,亦喻忠贞爱国的浩然之气。但作者与其朋友尽管手执“长剑”,却无用武之地,因而产生“西北”无人之慨叹。此意以“何人”相诘,则显得“声情沉烈”,义愤喷薄,富有力度。诗人把三尺之剑置于“西北”的广阔空间,有倚天之势可使天宇为之生寒气,何等雄奇!可惜作者不能挥剑边域,而只能于故乡“东南”与诗友们吟诗作赋,“才尽回肠荡气中”(《夜坐》其二),以发泄其幽怨了。此即所谓“声满东南几处箫”,意谓东南处处箫声满。“箫声”在此句中喻充满幽怨之情的诗文。“剑气”与“箫声”是诗人一生生活与思想的两个对立统一的侧面,前者指追求理想的豪放慷慨的一面,后者指壮志难酬的幽怨低回的一面。诗人一生就处于这矛盾的两个侧面之间。如他的《湘月》词所云:“怨去吹箫,狂来说剑。”

诗人写此诗时虽然不无“说剑”之意,但因境遇之不佳,而使“怨去吹箫”之感占了上风。这在尾联两句尤其明显。诗人选取了天宇空间的星与月两个意象作为假恶丑与真善美的对比,而以前者取代了后者的悲剧作为结局。“斗大明星烂无数”,是比喻大批“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咏史》)一类无所作为或者为虎作伥的文人却飞黄腾达,如无数明星灿然于天宇。尽管“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淮南子·说林篇》),但“长天一月坠林梢”,广袤的天宇居然没有皎洁的月亮的一席之地,这是喻满腹经纶的经济之士无处施展才能。这其中自然寓有个人落第之意,但更道出了在腐朽的封建社会末世贤愚不分、是非颠倒的普遍现象。随着明月的坠落,诗人的政治理想何时实现呢?诗人感到茫然,更沉浸到沉郁激愤的心境之中。全诗以景结束,余味不尽。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