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禅诗《山寺偶题》原文|赏析
释义

禅诗《山寺偶题》原文|赏析

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粼粼。

阴阳戏剧程生马,爪齿虚浮泡似人。

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

这首诗,写作者面对着“汉时城郭梁时寺”的景观,忽忽然似有所感,不觉参禅悟道起来。全诗充满禅锋机趣,但诗意较隐晦,理解起来不太容易。

首联起笔发兴高远。“汉时城郭梁时寺,日炙风吹秋又春。”写对山寺的追怀缅想,从千年处下笔,春秋代序,意境沉浑苍茫,充满了历史事物的胜衰兴亡之感。“汉时城郭梁时寺”一句,令人想到唐代王昌龄有名的 “秦时明月汉时关”,只这里的 “城郭”和“寺”不是互文,位置不能调换。秦汉时代,是边事纷起、战争频繁的时代,因而 “汉时城郭”就具有代表性。为什么说 “梁时寺”呢?佛教虽从汉代起就开始传入中国,但大规模兴起,却在六朝梁代。梁武帝萧衍称帝不久,就宣布 “唯佛一道,是为正道”,把佛教定为国教。有梁一代,仅金陵一处,就有佛寺500余所,遂使杜牧有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之叹,因而“梁时寺”也是有代表性的。梁时是寺,现在也依然是寺,只是经过千百年的风吹雨打,想必已剥离破损、残旧不堪了,从这,引发出 “六代风流烟暝暝,三分旧恨水粼粼”一联。六朝的风流早已化作烟云飘散,只有粼粼东流水还在无声地诉说着尚存的几分旧恨。分承“汉时城郭”和“梁时寺”,这两句的意思还可作别一种理解。“六代风流烟溟溟”针对 “寺”而发,“三分旧恨水粼粼”却遥承“汉时城郭”。同一处所在,汉时为了战事需要,筑了城郭,到梁时却因佛事兴起,推倒建了寺庙,这是城郭对取而代之的寺庙的“旧恨”。至于后来寺庙逐渐荒废冷落,那只能算是寺庙的“新”恨了 (这个“旧”,是相对于字面后的“新”来说的)。因而,暝暝的烟云在叹息风流往矣的“新恨”,粼粼的流水兴许还在念叨着那份更为古远的 “旧恨”呢! 这样理解,不仅文思显得更为跌宕有致,而且从全诗意思来看,似乎更为贴切些。“烟暝暝”、“水粼粼”两组叠字,以无声胜有声,从而引发出作者的揣想和感叹。“阴阳戏剧程生马”,“阴阳”,指造化。“戏剧”,开玩笑的意思。“程生马”,语出 《庄子·至乐》:“青宁生程,程生马,马生人。”“青宁”、“程”都是虫名。根据庄子的说法,万物都是从无生有,又反入于无的。作者此刻却对“程生马”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是造物在开玩笑。对 “程生马” 的迷惘,其实就是对“城郭生寺”的迷惘。青宁何以生程? 程何以生马? 马何以生人?城郭何以生寺? 但是城郭已经生成了寺,而寺也许不久又会生成别的东西。如此说来,万物从无生有,又反入于无到底还是对的。于是,“爪齿虚浮泡似人。”人的手和牙齿,虽然现在是具体实在的,终究也要随人的灭亡而化为虚无; 而空虚无有的泡沫也竟如人一般最终无甚区别了。作者对“城郭生寺” 由感叹到迷惘,进而又想给这种现象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遂有了这样一个参禅悟道的过程,直至悟到分不清“人似泡”、“泡似人”。佛家以“梦幻泡影”比喻世事虚幻、人生无常。作者的思维转过千万道弯,最后却依然得出了这样一个消极无奈的结果。至此,才猛然觉醒到刚才的悟,其实已经是“过剩”了,所以最后说“如此安禅亦剩事,只宜高枕对嶙峋。” “嶙峋”,形容山峰重叠高耸,这里代指山。《五灯会元》中有一段兴善惟宽和他弟子的对话:“僧问: ‘如何是道?’师曰: ‘大好山’。”问道答山,就因为道在山中,山在道中。呈现于人们眼前的大千世界可以是五光十色的各种现象,但在开悟者看来,则全是“无上菩提”。南禅顿悟讲究“不立文字”、任其自然,它不允许对真如作局部把握,不允许“妄起分别”。作者对“汉时城郭梁时寺”的追究,实际上就已经是“妄起分别”了,“虚幻泡影”的结论,似与作者追求儒佛合一的思想也有所抵触。因而到最后作者回过头来,抛开前面所想的一切,决定 “只宜高枕对嶙峋”时,倒反而是走了禅宗正道。“高枕对嶙峋”,这无言境界的最佳表达方式,就是所谓的“平常心是道”,就是任其自然。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想到,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都能引发禅机,如偶然看到的一个寺庙。但是生活的真谛,也只能向生活本身去寻找,去获得。不论是汉时的城郭还是梁时的寺,或是以后的什么东西,虽有流动变化,但它们都是永恒的存在,又怎能说是空的、假的?“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与自然合一,从中获得永恒的人生,这就是禅宗的最高境界。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5 1:3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