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神迹剧和圣迹剧
释义

神迹剧和圣迹剧

神迹剧和圣迹剧

神迹剧在欧美人的心目中指的是根据圣经内容所编排的戏剧,特别是指演出关于人的创造、堕落、赎罪等故事的戏剧;圣迹剧是演出圣徒生平和殉道故事的戏剧。神迹剧出现较早,是礼拜仪式中新增加的活动。一年中的每一个时期,教堂都安排有一定的圣经讲诵内容,叫做选读日课。所诵读过的圣经大部分内容都分别排成戏目。这种活动一直从9世纪延续到16世纪。神迹剧并非产生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来源。各地的神迹剧虽然有互相模仿借鉴之处,但总是带有不同的地区特色,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在一些地区,这些戏剧在若干世纪中一直保持着早期或中期的演出形式,几乎没有变化。但在另一些地区,人们也用当地语言改编、演出剧目。

神迹剧的雏形最初出现于礼拜仪式中插入圣歌的对白。到了9世纪,随着音乐和艺术的振兴,这种插入的片断便以戏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当时有一个插入片断是叙述三位马利亚察看基督坟墓的情景。它包含着戏曲创作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人物、对话和事件。在此基础上经过附益增添,最后就成为一出描述耶稣复活的完整戏剧。主要增加的内容有:耶稣的门徒彼得和约翰拜谒主墓、耶稣在园子中出现在麦大拉的马利亚面前、多马的怀疑等,并加有两个世俗场面:卖油膏和彼拉多派兵护墓。神迹剧的发展过程大约经历了两个世纪。在这一时期中,由于教会礼拜活动中经常编演戏剧的影响,后来便出现了一些用拉丁语编写的小型剧,在圣诞节期间演出。这类戏剧都是有关耶稣诞生的,后来便扩展到以下种种内容:如救世的预言者、救世主、三贤人、逃亡埃及、屠杀无辜婴儿以及希罗德之死等。还有一类世末剧,包括反基督和最后审判日等,原先在降临节上演,有的地方与圣诞节、主显节的戏文合在一起演出。除此以外,在特别的节日还演出许多专题内容的戏剧。其中一些后来合并成大本戏,有一些则一直保持着折子戏的特征,如圣保罗的悔改归主、聪明的圣儿和愚笨的圣女等。把耶稣蒙难故事编成戏剧大概是在12世纪末期,当时是给已臻成熟、久演不衰的耶稣复活剧补作开场剧。但是它的剧情非常动人,所以一经上演,反而成了全台主剧。实际上,后世欧洲人通常所说的神迹剧一般就是指耶稣蒙难剧。

到公元1200年时,教会把各类宗教主题改编成拉丁语戏剧的工作已经完成。虽然有关的史料今天几乎荡然无存,但是可以从13世纪的演出情况窥见其结果。大部分剧目被译成各种现代语言,而且离开了教堂,在教会庭院或大街上演出。僧侣后来不再掌管戏剧演出,而转由世俗人士主持,可能是由教会组织转递给了非宗教行会。不过,这段过渡期间的情况今已难于察知。

14世纪早期圣体节的奠立对神迹剧产生了十分重大的作用。当时教会规定,庆祝圣体节时要有游行队伍,同时允许每个教区可以确定游行队伍的特色。这时群众已经掌管了神迹剧,复活节和圣诞节戏剧也得到了高度发展。当时有人提出了一个庆祝圣体节的计划:一是要把这些剧目转到复活节以后60天的圣体节上演(这时气候温暖宜人),二是要把这些剧目按故事发生的先后进行安排串演。这个计划实施了,结果就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多日连台戏,从创世纪一直演到世界末日。当然,这种大规模的戏剧演出活动只是在部分地区出现。今天在德国、西班牙、北海低地诸国、英国(特别在英国北部和东部一带),这种戏剧的一些演出样本被保存了下来。法国、德国和英国的部分地区也有在圣诞节及复活节分别上演这类戏剧的情况。复活节的剧目后来大大增多起来。最后就出现了德国法兰克福、海德堡、因斯布鲁克等地的大型耶稣蒙难剧;法国阿拉斯、特鲁瓦、瓦伦西恩等地的大型神迹剧,还有意大利、法国东南部的普罗旺斯一带以及其他地方的圣经故事连续剧等。

伦敦及英国南方的戏剧和欧洲大陆上的相同,但是大都已失传,只保存下来一部用古代康沃尔语写的连续剧,但很可能不是当时的代表性作品。今天在英国能够见到的是相当多的圣体节戏剧残本以及有关这类失传戏剧的大量记载。约克与威克菲尔德两地留存下来的大本连续剧也基本完整。切斯特城剧目是保存下来的五种手抄本,也是最简单的连续剧。其中有一套故事剧现在认为是海格城的戏剧,内容完整,神学方面的记载非常广博,可能是来自于林肯郡的圣体节戏剧。另外还有若干个单本剧及佚失剧本的残本。

英国现存的关于圣体节残剧的各种资料非常丰富,所以造成有人误认为英国所有的神迹剧都是以圣体节戏剧为范本进行创作和演出的。实际上,神迹剧的种类很多,不仅有许多自成一家的单本剧,如圣保罗的转化、麦大拉的马利亚故事剧,还有伦敦、英国南部及其他地方的大量的耶稣蒙难剧。这些都和流行在欧洲大陆上的戏剧相同。这些戏剧在一个固定的舞台上演出,按照惯例处理地点与时间的问题。而圣体节戏剧是在大车上露天演出的。演出车从一地转到另一地,按剧目故事的时间顺序,一地一场地演出。神迹剧的衰落和退出舞台主要是由于新教运动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运动所引起的社会习俗和风尚的变化。英国的神迹剧在16世纪末叶销声匿迹。但在欧洲大陆,有少数地方,如德国南部的奥柏拉梅尔高镇,直至现代还定期演出神迹剧。

英国最早的神迹剧文本是押韵的双行体或四行体,这是11世纪、12世纪拉丁诗和法国诗的流行形式,非常适合于表达简单的圣经主题。从这些诗歌中衍生出英国中世纪变化相当复杂的诗歌章节,后来一些神迹剧又按照新的诗格进行了重新编写。但是,切斯特戏剧是按民谣体诗写的,经过多次编订仍然没有改变。

圣迹剧在欧、美人的心目中指的是中世纪演出圣徒生平、殉道以及他们传道活动的戏剧;英国人既指圣徒戏剧,也指按圣经内容编排的戏剧。神迹剧与圣迹剧在开始时的区别不大,都是从9世纪初的教会礼拜仪式扩展而来。圣徒们的生平和功业与圣经上所列举的圣祖、先知及耶稣的使徒等是一样的神圣与重要的。但是,从戏剧的角度看,二者仍有重大差异。神迹剧的主题是由宗教礼拜内容规定的,并且由一年中不同节日的礼拜内容所安排的;而圣迹剧的情节和场面包括的范围更广,主题选择也有更大的自由。所以正如曼利所说的,圣迹剧对英国都铎王朝时期世俗戏剧的创作有着巨大的影响。用拉丁文写的圣迹剧只有四部保存了下来,写的都是圣徒尼古拉的故事。这些剧本显然是从他的节日(12月6日)礼拜仪式中衍生出来的,一般认为作于11或12世纪。圣尼古拉是莘莘学子的保护神。这些剧目可能曾广泛流传。在此以前,还可能有过其他一些拉丁文圣迹剧。在11世纪末或12世纪初,曾演出过圣加德琳的剧目。威廉·费兹斯特芬在他写的《托马斯·贝克特传》中曾写道,有关圣徒及牧师生平的圣迹剧,在他那个时候经常在伦敦定期演出。其他方面还可以找出一些陈迹线索。但是英国及其他新教国家把圣迹剧的有关剧本及记载几乎已破坏殆尽,所以今天一般对圣迹剧的研究要从法国开始。

法国有两部用法语写成的圣迹剧特别重要。一部是让·波德尔所作的《圣尼古拉》,这也是拉丁文圣尼古拉圣迹剧的蓝本。另一部是13世纪时由路特波夫所写的《忒奥菲尔圣迹剧》,这是一部关于圣母马利亚救世的圣迹剧,也可能是第一部圣母剧。圣母剧当时在法国颇为流行。14世纪的重要抄本中关于圣母救世的戏剧不下40种,而且写作精炼,主题广泛。其他内容的圣母剧尚有多种,可以说在14世纪与15世纪,法国充溢着圣迹剧。当时在其他国家如德国、西班牙、英国、荷兰等也都出现了圣迹剧,但远不如法国丰富多彩。

英国的宗教改革几乎使圣迹剧荡然无存。有记载可查今已失传的主要圣迹剧有:圣加德琳、圣尼古拉、圣安德鲁、圣克利斯蒂娜、圣克劳蒂尔达、圣玛格丽特、圣露西、圣托马斯·贝克特等等圣迹剧。完整保存下来的只有一部叫作《克劳克斯敦的圣礼剧》,但写作粗糙,不能视为范本。英国中部有多个城镇的名称都是“克劳克斯敦”,因此难以肯定这部剧的诞生地。另一部圣迹剧仅保留下来一位主要演员的姓名,叫做摩罗德。

另外保留下来的一部圣迹剧是《圣麦里亚斯克的一生》,是用古代康沃尔语写的。从这部剧可以推想出当时流行的圣迹剧的一般演出情况。这是包括上下两本的大部头戏剧,大概曾在土筑的圆形剧场中演出。圣麦里亚斯克是布列塔尼、康沃尔及威尔士等地常供奉的圣徒。当地使用凯尔特语中的辛姆里克方言。据该剧上本的说明,麦里亚斯克是布列塔尼公爵的儿子,备受宠爱,长大成人后婚姻美满,但是为了服侍上帝而弃世离家。他先在家乡显圣,然后到了康沃尔,他显神力驯服野狼后,筑室隐居。他功德盖世,击溃强盗和异教徒。该剧下本的场景转移到罗马:他经过几次显圣后,成为一名主教。两本戏在结尾时都吁请观众前去跳舞,酣饮一番。

英国存留下来的圣迹剧非常稀少,难以判定当时作者所采用的诗歌形式与体裁,但可以明确地断言它们大部分是令人激动的戏文。从法国圣迹剧的情况推测,英国的早期圣迹剧形式也是比较粗糙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写成越来越精致的诗节。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