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歌总集· 诗集传》新诗鉴赏
《诗经》注本,八卷,南宋朱熹撰。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婺源(江西省婺源县)人。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历官知南康军、秘阁修撰,宝文阁待制,一生讲学不倦,著述甚富,为宋代最大的理学家。
注者打破了对《诗序》的迷信,批判了汉学对《诗经》的歪曲;但也继承汉学的合理部分。特别是在注释字词音义之时多采《毛传》和齐、鲁、韩三家诗说,简明扼要,实事求是。并在训诂之外,还用平易浅切的文字疏通句意、段意,便于初学者理解。朱氏也注意到《诗经》的文学性质,他对《诗经》的解释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经学轨道。如他认为“风诗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其大多数诗篇“乃是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的民歌,并认为“雅”诗中必有一些是文士抒情之作。在对诗的注释中,他还注意结合篇义、章句、对比、兴、赋、词气、用韵、篇章结构等艺术手段作了较为中肯的分析和评论。书中将《邶风·静女》《卫风·木瓜》等二十四篇定为男女淫佚之诗,甚至把青年男女勇敢相爱说成“荡然无羞愧悔悟之萌”,开王柏《诗疑》删诗之端。
宋以后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诗集传》则成为士子必读之书,其流传之广,影响之大,在《诗经》注本中是少见的。
此书刻本极多,有中华书局1958年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