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爱国诗词《黄焕中·秋兴八首用杜工部原韵·其七》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释义

爱国诗词《黄焕中·秋兴八首用杜工部原韵·其七》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爱国诗词鉴赏《黄焕中·秋兴八首用杜工部原韵·其七》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空言徒议总无功,权利纷纷醉梦中。

遍地有人悲夜月,长天作客怅秋风。

未谙国事心难白,话到瓜分泪亦红。

寰海哀鸿沦浩劫,中华愧煞主人翁。

【注释】 ①谙(an):熟悉、了解。②寰海:大地、海内。哀鸿: 喻指流离失所的老百姓。

【鉴赏】 在中国近代史上,少数民族的诗人并不多见,而黄焕中这位壮族诗人却引人注目。读其 《天涯亭吟草》,深感他忧民忧国的悲愤情怀。1883年底,作者在越北抗法前线,对妥协投降的李鸿章辈非常愤慨,与世同忧之悲愤震荡胸怀,便写下这组 《秋兴》七律诗,激郁沉雄,最为感人。

首联,以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落笔,义愤填膺地指责清廷要员和满朝文武,面对张牙舞爪的法侵略军,得到越南飞报北京的求援急信,却畏首畏尾,议论纷纭。上句中的 “空言”与 “徒议”虽是同义并举,但在用语上不仅无重复之感,反而衬托出深厚的意境,描述出生动的形象。一群统治者七嘴八舌、畏敌如虎的丑态也便展现在读者面前。“总无功”三字,笔力千钧,“一切事情肯定办不成”的议论,铿锵有声。下句中 “纷纷”一词,既点染出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而演出勾心斗角的丑剧,又起到承接 “空言徒议”而转叙出醉生梦死具体行为的烘托作用。可见这一联在构思上是以 “言” 和 “行”作对比,全面揭露了清王朝妥协苟安的真面目,表达了诗人的愤慨,总领全诗。

颔联,从举目望京华移视野于身边,由远及近,诗笔顿转,落墨苍凉,低回咏叹。诗人通过对越北抗法前线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战地气氛,抒发了忧国忧民之情和无所作为的抑郁之感。关外的黑旗军将士,日夜盼望着朝廷南来的援军,生怕当局误国,徒托空言。因而在肃杀凄清的月夜,到处都听见人们对战争形势的忧叹。于是诗人百感交集,怀着杜甫 “万里悲秋常作客” 的同样心情反躬自问。这里 “悲夜月”,显然化用杜甫“中天月色好谁看” 句而取其意,一个 “悲”字,包罗着多么丰富的忧国情思!“怅秋风”,既蕴含着诗人忧世忧民的惆怅,也流露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这一联对仗工巧,有色有声,把眼前景与胸中情交相联结,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从侧面渲染出诗人壮怀激烈的情怀。

颈联,抒情叙事。作者在另一首诗中,曾表达了 “同心咸望凯歌班,愿将光复旧河山” 的急切心情; 但援军迟迟未到,而敌人又虎视眈眈,怎不使前线将士忧心如焚呢? 因此,诗人每当与周围同胞谈起越南的沦亡和即将进犯我领土的瓜分惨祸时,他悲痛的泪水都仿佛被血染红了一样。“心难白” 三字,语意双关,既写诗人对朝廷和战举棋不定的动向不理解不明白,又抒发了难以提出应当援越抗法、保家卫国建议的苦闷心情。“泪亦红”,是用夸张手法,说忧国之痛,已达到泪干血滴的程度。这一联,感情色彩强烈,诗的意境深沉,具有婉转低回、反复咏叹的感染力。

尾联,承上婉转低回的笔调,翻卷跃起蓄势已足的滚滚议论波涛,喷吐而发,总收全诗。绾结气势磅礴,炼字遣词,铿锵有声,说服力强。“寰海哀鸿沦浩劫”,原因便在于空言徒议,权利纷争而沉湎醉梦,不派援军“主人翁” 失责,何止愧煞! 首尾相应,倍增诗意余韵。

这首七律,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使情因景而浓,景由情而显,议论由事中发,便觉理足不空,读来深感跌宕有致,气势沉雄。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波澜,起伏于字里行间,感时刺政的愤慨,也曲折地跃然纸上。

文章作者:万寒侠

随便看

 

诗文赏析大全收录311380条诗文词条,基本涵盖了全部常见古今中外著名诗文的翻译、注释及赏析,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0-2024 lnxyzz.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0/6 22:56:57